![](https://img.haomeiwen.com/i2402210/5714594f87ed097e.jpg)
“写作”被自己改成了“写字”,又有人建议再改成“码字”,无论是改与不改,我感到,随着自己一个月的坚持即将到期,似乎离“作文”越来越远了……
文之“作”,到底是对是错,是优是劣无需解释,但我不是,真的不是。
因为我的身体里缺少了一种叫做“写”的微量元素,它不至于影响我的生命体征,但是它是我身体里必须的,是我从娘肚子里就带着的。
一百多年前有个伟大的诗人给青年诗人写了好多信,其中说到“要遵从自己的内心”,按我的理解,那是一种必须,必须的个性,必须的诉说,必须的张扬,没有写作的陪伴,生不如死。
偶尔的时候,我也有。
从前是铺好了纸拿起了笔,点亮了台灯,放好了音乐。其实我读高中的时候就有这必要的步骤,上个世纪的时候,那还是多么的贵族。后来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不断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的准备也变成打开了电脑,倒好了茶,放好了音乐,燃一只香。
写什么不重要了,越来越不重要了,写,却十分重要了。
深入骨髓的,对于写的渴望,夹杂着这种非凡的仪式感,涤荡着我的灵魂,传檄着无休止的渴望,欲罢不能。
写,是发表的需求,总是有不断的新的思想冲撞奔腾,可是你又很难找到一个完美的对象去倾诉,于是你只能把它写出来,记录下来那些呓语,假想。
在我不断的胡思乱想的时候,我知道我在不停止的成长。
法国作家阿尔贝科塞里在《完美的阴谋》写到,“精神进步只能在一个闲散的世界中获得。”科塞里一辈子只写了八本书,据说他这一生除了几件换洗的衣服,什么财产也没有。
我的世界不是闲散的,我需要工作需要生存,需要与我的亲人彼此陪伴,我没有很多闲散的时光,而且,我有好多件欢喜的衣服,尽管也是换洗衣服,所以我也注定了不能成为伟大的科塞。
那么我的精神进步的温床就是安静和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淡定的状态应对纷乱的喧嚣和慌张。
坦荡着我的精神世界,在广阔的思想里游离,那样自在,是无比的自由。
今天早晨妈妈又说,整个江边就我一个人领着狗狗玩的时候带着手纸,把狗粑粑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看着花池子里和草地上的宠物粑粑,老妈已经被市民的此种行为困扰了好几年。今年她76岁,这事和她关系不大,但是她用是渴望,能有人和她一样,把宠物的粑粑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
她每天都这样想,偶尔还会心疼环卫工人,心疼市长,心疼这座美丽的城市。
想,就是进步,进步就是青春,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