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不是罪魁祸首
两个小孩在假期间隙,偷偷地玩平板电脑,而且相互的包庇。发现这个事情之后,感到非常的生气和不可思议。孩子的这种行为挑战了我对于她们的信任和期待。以前曾今出现过几次过度玩平板电脑的事情,严肃的处理过了,孩子的认错态度比较诚恳,以为孩子会吸取教训。现在看来,电子产品对于孩子的吸引是超出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过度的、偷偷摸摸的玩电子产品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孩子真的知道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偷偷玩的时候,一部分精力消耗在玩电子产品,一部分消耗在关注家长是否发现,极少的一部分用于真正的学习当中。精力的不合理分配,长久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增大,没有成就感,有着更多的愧疚和自责的感觉。本来玩的目的是精神上的放松和一种身体的调节。偷偷摸摸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反而让精神更加的疲劳。因此,精力的过度耗费,导致身心出现疲劳。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本应该是最和谐,最值得珍惜的关系。偷偷摸摸的玩电子游戏,让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发生破裂。而且双方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维护者各自的利益。父母打着为孩子将来负责的口含进行监督,孩子以自由为标榜进行反抗。双方处于攻与守的关系,监督和躲避的关系,二者不能够处于合力的状态。父母和孩子关系的破裂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的发展。而且父母的关系破裂二者都是受害方。为了一个游戏,为了一个小视频,丧失了亲情。等到亲醒过来的时候,一切都会为时晚矣。
不断地自我的妥协,直到你被彻底的拉下马。其实,电子产品的诱惑就在于有一大批的精英人士专门研究玩家的心理。投其所好,导致玩家不断地沉溺其中。你越沉迷其中,越说明你是越透明,越简单。你的沉迷证明了研发者对于你的弱点的掌握程度越高。你应该感到一种内心的害怕,一种内心的不安,竟然有人能够知道我的“弱点”。游戏激起你的不是沉溺其中,而是对于自我弱点的挑战。当你远离电子产品的过程中,就是远离那些能够猜中你弱点的人。所有的电子产品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傻人为自己的弱点买单。因此,你们玩的不是游戏,看的不是视频,而是别人对你的挑战。
合理的做法可以是这样的:
如果需要看电子产品,必须在公共的场所,而且有时间的限制。时间结束后,就必须马上停止,并且放到不影响学习的地方。如果不能够做到,可以找几个相互监督的人,然后一起监督。
电子产品的功能是用于工作和学习之中,没有办法杜绝孩子玩电子产品,而是让他们学会合理的利用,尤其是让电子产品帮助成长。把电子产品看成一种学习的工具,一种成长的帮手,而不是罪魁祸首。拒绝孩子使用这些电子产品是一种闭门造车,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