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流于形式

不流于形式

作者: 杨树下的小花花 | 来源:发表于2023-12-13 22:07 被阅读0次

今天听了两节课都不太满意。一节《苏州园林》,一节《孤独之旅》。两位老师在关键的知识点上都没有讲透,真有隔靴搔痒的感觉,让人不吐不快。

老师上《苏州园林》时,说明顺序并没有捋清楚,尤其是讲苏州园林的特征后的四个讲究和后文的具体分析一一对应关系没有讲,主次关系的顺序也是一带而过。关键是后面两个环节,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也只是让学生举手各自回答了一通。

从整体看,老师更像是帮助学生解答了一个说明文阅读试题,就知识讲知识,却没有提到说明文的应用。

我在处理这篇文章时,更注重把苏州园林和北京故宫的皇家园林进行对比,并且出示我所在小区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哪种园林,从而明确苏州园林对各地园林的影响。

故宫 我的小区园林

第二节课是《孤独之旅》,是借用我班学生上的,学生们表现得特别积极,一个一个接龙回答问题。

但在教学的设计上老师的处理太过单调,只是分析了杜小康的心路历程,由迷茫到勇敢的过程。但老师却忽略了对暴风雨那个高潮环节的解读。学生是散装回答,老师也没有设计供学生探究思考问题。



如果我设计,我肯定会分析杜小康为何开始哭了起来,后来却又没有哭。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他哭是他承受了他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挫折;而他后来没有哭,他懂得了,成长必须面对风雨,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这是个很复杂而隐秘的情愫,需要心理学的分析,而作者曹文轩却用简洁的语句和诗意的画面展现了出来。学生虽然是初中生,可能不会分析,但读起这段文字,是非常有代入感的。而真正读懂杜小康,还是要等学生长大了,以成人的视角看杜小康,也是充满了怜爱和疼惜的。成长之时不觉,成长之后虽顿悟,却也回不到过去。

所以,成长,与年龄无关,与经历有关。成长的疼痛不可避免,是一段非走不可的弯路。而一段路又只是一条单行线,只能在未来的某个点回望过去。

而这些内容,老师没有预设生成,导致学生只是地理解挫折对人生的重要,却不会生发深刻的领悟,自然也代入不了杜小康孤独的情境中去。

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内心却毫无波澜。这样不好。毕竟他们都是我的爱徒。以后,成长的这一课,我会给你们好好补。

相关文章

  • 流于形式

    太多事情流于形式,于是很多人把很多精力放于应付,很认真的应付。原来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时间,因为检查因为评比因为其他...

  • 流于形式

    老师说,初稿周末就要交了,你们都不急吗?都来了半个月了。 我们说,好的。 半个月了,我们是来了半个月,但是每天都在...

  • 流于形式

    今天我值班,早8点到晚5点。期间,电脑会收到两次领导考勤,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确认,就算缺勤。 昨日值班的是小高同学,...

  • 流于形式

    每次工作上做完一个任务都需要发个邮件,和业务部门确认某个信息。今天被猝不及防地拉上了一个沟通会,猛然发现,原来收件...

  • 日记:6月10号

    流于形式却又无法写出东西。

  • 流于形式的爱,还有什么好期待的

  • 流于形式 - 草稿

    老师说,初稿周末就要交了,你们都不急吗?都来了半个月了。 我们说,好的。 半个月了,我们是来了半个月,但是每天都在...

  • 流于形式·改变

    变则通,这次日更开始改变策略,不为写够600个字数而写了。先注重训练思维和逻辑条理性。我知道这几天、前天、昨天还在...

  • 流年

    流年流于形式, 流散浓或淡。 未曾流失, 也还没流逝。 但终归不过是流行的心瘾, 因不够勇敢而排不上名。

  • 2018.3.2自省文

    1.学习报了那么多课程,深入学习了多少?作业做了多少? 学习流于形式,听课跑神不专注。基本没有按时作业,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流于形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di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