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人类除了关心死亡和生存问题之外,可能最关心另一个问题就是幸福快乐。
虽然人们对于幸福快乐的认识千差万别,但大体上还是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统一概念。
无论思想家、先知还是普通大众都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与其说“至善”的境界是拥有生命本身,还不如说是让自己能够幸福快乐。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说的一样:“崇拜神是浪费时间,因为死后一切将不复存在,所以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享乐”。
然而对于古代大多数人而言“享乐主义”的观点并不被接受,因为他们更相信来生的福报。
但是今天“享乐主义”却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因为人们开始对于来世更加怀疑。
相对于永生不死这样虚无缥缈的存在,追求世俗间的快乐显然是一个更诱人的目标。

毕竟,不会有任何人希望活在一种永恒的痛苦之中,除非是因为某些更大的补偿。
而且在追求幸福快乐方面,古代的思想家与近代的思想家也产生的了较大的分歧。
譬如伊壁鸠鲁认为,追求幸福快乐是一件很个人的事,需要个人的努力即可。
但近代思想家却认为恰恰相反,追求幸福快乐是一件公众的事情,必须要群策群力才行。

他们认为如果没有统一的政府规划、经济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学研究的飞速进步,每个人的幸福快乐并不会有多大改变。
假使你的国家正处于战火纷飞、经济停滞、医疗系统崩溃的状态下,那么在谈所谓的个人的幸福快乐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正因为以上观念的盛行,18世纪末的英国哲学家边沁对于至善进行了重新的归纳——所谓的至善就是“为最多人带来最大的快乐”。
而且他着重指出“国家、市场和科学界唯一值得追寻的目标就是提升全球的快乐”。

每个领域的人们应恪尽职守,政治家需要保持社会稳定,商人应该促进经济繁荣,科学家应该研究自然和世界。
但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仅仅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受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并不是为了那些人类主观臆断而形成的事实,譬如民族、国家、国王或者神。
我是小贺,人生的精彩在于发现,期待本人的文章能给你不一样的人生视角。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人公众号lixiyue82——西月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