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录萧郎

摘录萧郎

作者: 青颜珠珠 | 来源:发表于2020-08-21 10:19 被阅读0次

    @七里香 闲来漫步锦江边,水悠然,似桃源。杨柳堆烟、万里碧云天。鸥鹭双飞无限意,心绪乱,叹流年。

    浮生难得是清欢,饮流泉,听鸣蝉。一纸闲愁,字字影孤单。写尽世间痴与恋,人已远,泪涟涟。

    总体来看,您的作品,心中有意,且多,稍乱,表达不太出来。上阕前几句是悠然,后面就转了心乱。这样写的话,下阕就要重点把心乱写清楚。却套了名句清欢。可能对其理解不太够,接的几句就全乱了。最后落到人已远,就跟上阕全不关系,信马由缰,太散了

    独在高枝不入尘,千声万唤是何因。相思无故催人老,情到浓时入梦频。

    这首总体不错。有问有答,衔接比较好。拟人也生动合宜。问题点在,入尘,这个意思与恋人就不合了。尾句入梦,明明在听外面的蝉,入梦也不搭

    @邹谋勇 四川 绝句难写。您这首写的太散漫了。每句都可拆散,没有什么太紧密的关系,虽然都是写秋景,可气脉是不连贯的。首句写了朝,写了凉,承接句也多少要跟这个有关系吧,却转头去写眼睛看的,还都是色彩,这样就跳了。三句要转,这种转,不是如您诗中这样转去说别的,而是要根据上面两句的内容,转个意思来说。尾句落到秋香,可前面没有一句是跟香有关的,还不如秋光。所以说整体是散的

    桃蹊独步夕阳移,忽见片红飞小池。

    最是人间惆怅处,朱颜别镜落花时。

    这是原作,二句的片红,显然是承接第一句桃蹊。而夕阳,选择这个物象,也与朱颜别镜的衰老有对应关系。二句见落花,所以引起感慨,三四句接的合适。所以该诗可以说是前后有承接,有照应。

    我当时的评价是“学王国维,还算得当。”终审的意见也类似,“转结两句颇赏,尽管是取意于王国维之《蝶恋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我们都注意到该诗是学了前人,那么学习之作为什么会被赞赏呢?首先前面说了有亮点的诗,在目前的诗作就算好的。而这首好在学的比较到位,能吃透了王国维原作的精神,并把词的内容化入到绝句中,这也是学习前人佳作的一个方法。

    wyfAbout

    [抄]集句诗简介

    本文内容源自网络。

    集句诗,诗的体裁之一。集,集合的意思。句,即古诗句、文句。集句诗就是集合古诗文句成诗。就内容而言,集句诗仅是借用前人成句而已,与原作已少有联系,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境界。

    集句诗,要求作者在有一定的诗歌创作基础上,对历史上的诗作博闻强记,并融会贯通,才能写作,才能既无斧凿之气,意义又相连贯。明李东阳《麓堂诗话》:集句诗,宋始有之,盖以律意相称为善。”集句诗,这一艺术形式,偶一为之,尚不足为奇。《牡丹亭》五十五出,出出如此,浓淡相宜,风格统一,就不是一般传奇作家才力可为的了。由此一端,即可见《牡丹亭》作为一种案头文学,长期令无数文人雅士折腰,绝非偶然。

    集句诗简介

    古代诗词讲究搭配,搭配好的诗句,韵味十足,往往可以传诵千古。

    可总有一些才子大家,就像我们现在讲的挑战权威一样,他们认为,原有的诗句在原诗中用得并不那么恰当,就索性将不同的诗句重新搭配一番。

    于是,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诗体——集句诗。

    集句诗的要求很高,作者不仅要遍览全诗,更要才思敏捷,考虑意境相谐。好的集句诗,会让人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般豁然开朗和水到渠成的感觉。

    “诗佛”王维有句经典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喝了这杯酒,再也没朋友~这是多么令人伤感、惆怅!

    可宋代诗人林震觉得,这世界不应该有那么多伤感,更多的应是喝酒划拳,举杯而乐!于是,他提笔就把王维的大作集句了——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后一句出自李白《将进酒》。林震就这么一拼,整句诗的精神风貌就大有改观。

    王之涣有个名句,我们也是耳熟能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登鹳雀楼》

    鹳雀楼与气势磅礴的黄河遥相对应,配以白日群山,大气!

    但宋朝另一位诗人李龏(gōng)却是个喜欢安静的人。他觉得”白日依山尽“这么静美的景色,怎么能被黄河水声干扰呢?于是他也作了个集句了——

    白日依山尽,春风引思长。

    后句出自晚唐雍陶的《答蜀中经蛮后友人马艾见寄》。这么一集句,一个”尽“,是意犹未尽,一个”长“,是情思悠长。于是,整首诗完全变成了一副太阳落山,春风吹拂的画面。

    前面的集句诗人都是不太出名,可能你就会觉得,集句只是小诗人间的小打小闹而已,真正的大家是不屑一顾的。然而,热衷于创作集句诗的名家可谓数不胜数。

    北宋宰相,著名诗人王安石,最爱玩的文字游戏就是集句,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首集句诗。他认为,创作一组集句诗不亚于构思一篇新诗。

    相传东晋才子谢安的九世孙谢贞有句名句叫”风定花犹落“,几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想为之续一句,但都没有成功。

    这时,王安石巧用前人的诗句续了出来——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后一句出自南朝诗人王籍的《入若耶溪》。王安石这一集,平仄、意境,完美有木有?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又绘出花鸟之生动,如画,又如梦。

    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是一个集句迷。他是杜甫的铁杆粉丝,所以他发明了新的诗歌形式叫“集杜诗”,就是专门把杜甫的诗句重新排列组合,比如下面这首:

    读书破万卷,许身一何愚。

    赤骥顿长缨,健儿胜腐儒。

    每句分别出自杜甫不同的诗:

    第一句出自《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原句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句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句为“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第三句出自《述古三首》,原句为“赤骥顿长缨,非无万里姿。”

    第四句出自《草堂》,原句为”天下尚未宁,健儿胜腐儒。“

    可见杜甫的本意是想劝世人多读书,但文天祥这么一集,就把意境改成了秀才不如士兵的投笔从戎之情。意境完全相反,但整首诗却浑然天成!

    就连文学之集大成者苏轼也曾作过一首名叫《南乡子》的词——

    何处倚阑干。

    弦管高楼月正圆。

    蝴蝶梦中家万里,依然。

    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惜红颜。

    须著人间比梦间。

    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

    绣被焚香独自眠。

    这首词,每句都出自唐诗和宋词名家之手。上阕出处:

    第一句出自杜牧的《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原句为:闻君亦多感,何处倚阑干?

    第二句出自杜牧的《怀钟陵旧游》,原句为:歌谣千里春长暖,丝管高台月正圆。

    第三句出自崔涂的《春夕》,原句为: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第四句出自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原句为: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下阕出处:

    第一句出自李商隐的《戏赠张书记》,原句为:危弦伤远道,明镜惜红颜。

    第二句出自欧阳修的《减字木兰花》,原句为: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第三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原句为:蜡烛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第四句出自李商隐的《碧城三首》,原句为: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苏轼不愧是文学集大成者,他在集句时还对名句做了一些细微的改动,让整首诗浑然天成,以至于后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没有“识破”他集句的秘密。

    桃蹊独步夕阳移,忽见片红飞小池。

    最是人间惆怅处,朱颜别镜落花时。

    这是原作,二句的片红,显然是承接第一句桃蹊。而夕阳,选择这个物象,也与朱颜别镜的衰老有对应关系。二句见落花,所以引起感慨,三四句接的合适。所以该诗可以说是前后有承接,有照应。

    我当时的评价是“学王国维,还算得当。”终审的意见也类似,“转结两句颇赏,尽管是取意于王国维之《蝶恋花》。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我们都注意到该诗是学了前人,那么学习之作为什么会被赞赏呢?首先前面说了有亮点的诗,在目前的诗作就算好的。而这首好在学的比较到位,能吃透了王国维原作的精神,并把词的内容化入到绝句中,这也是学习前人佳作的一个方法。

    我们看王国维原作,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上阕是把实景的花和人事的凋零故意放在一起映衬。下阕接着该意,得出感慨。这手法,显然被竹韵的那位诗友学到了几分。

    再看彭兄的诗:

    【七绝】年华

    作者/彭友彬(上刊)

    新竹千竿引客怡,闲庭把酒看青枝。

    转头已是黄昏近,且趁余晖觅美诗。

    该诗达到上刊水准,说明没有硬伤。为啥我不推荐?就是上下两句不关联。上句是悠闲之景色与情调。下句转的太突然。且上句纯为写景,物象、感情,皆与下句半点关系也无。只需换上一句写景的,就可以。所以我就从本群当日发的诗里,挑几句加上,与原作可以说基本相当。这就证明了彭兄原作,水准实乃平平无奇。这样,即使彭兄下句也借用了古人诗意,无疑是学诗不得法的,尚未一窥门径,结果自然不同。不过这个程度,还没有到彭兄认为的囧然程度。毕竟彭兄的诗,也上刊了,若是落选,乃算囧然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录萧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fu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