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像一个孩子,企望通过哭喊、打骂来得到大人的赞成,你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大人给你提供的一切爱与权利,同时你又肆无忌惮地破坏它,厚颜无耻地说别人对不起你。
面具,是我最好的保护!
晚上看了好几个关于香港的视频,我自是无法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人如此愤怒,一旦隐藏在阴影底下,就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不幸和痛苦之上。前段时间,雪梨自杀去世了,她在世的时候受到各种的攻击,被人认为是疯子,她离开了,却被封为“人间水蜜桃”,这份迟来的爱太讽刺了。悲剧已经发生,任何补救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特别想分析想了解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躲在阴影中可以把一切丑陋的想法付诸于现实,站在阳光下又可以一本正经的表示自己的无辜与展示自己乖巧的一面。
戴上面具,潜意识里以为自己已经安全了,没人知道我是谁,嘻嘻;摘掉面具,恐惧与不安、羞愧迎面而来,“不不不,我不可以这样,太丢人了”。面具,给了我安全感,也给我了借口。

偏执,不满足我,我让你好看!
我见过这么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小女孩在活动后冲到奖品台拿到自己喜欢的礼物,奶奶(外婆?)跟在后面,劝说她放手不能拿,因为那是成为会员后才能得到的,老人没钱交会员,也不敢自己做主给小孩报课程,小女孩不撒手,还打了老人一下。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把礼物放回去之后,小女孩异常愤怒地看着老人,然后开始尖叫,哭闹,非要不可。小女孩有四五岁了,已经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了,但她的自我认知出现了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她的情绪和行为,让她变得暴躁、易怒、偏执。
心理学上有个“认知疗法”,“适应不良的行为,都源自于适应不良的认知”,认知疗法核心就是重新构建认知结构,把对事物的认知和判断拉回正轨,来改变心理问题。之前看过个儿童心理节目,男孩也是像上文案例的小女孩一样,偏执易怒还会出手打人,男孩妈妈就请来心理医生,我记得当时那个心理医生让男孩妈妈强迫男孩做在“惩罚椅”上(就一张普通的小椅子),去跟他沟通,让他冷静,让他了解到他这个行为是错误的,是会伤害到人的。

我的理想世界很美好,你却想打破它!
无法释放的压力一旦有了宣泄口,疯狂的想法就止不住了。我看视频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女士这么说的“它没有未来了,我的未来也没有期望了”,我惊呆了!它有没有未来不是你说了算,但是你在毁了它,也毁了自己。过于理想主义,就会脱离现实,认知的偏差体现在“非黑即白的绝对性思考方式”,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把生活看成了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也就导致了完美主义。有人不愿意立足于现实,逃避现实带来的痛苦,看不到现实的美好,只能躲在自己的乌托邦中,获得精神满足。

多花点时间来要求自己,少花点时间去苛责别人
有这么一条“多花点时间来要求自己,少花点时间去苛责别人”,我很赞同这句话,严于律己,如果每个人都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做好,矛盾是不是就能少点呢?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其实往往很难做到,更多的时候是要求别人,苛责别人。你不尊重别人,还质问对方为什么不尊重自己,给个说法,这太搞笑了。摘掉面具,堂堂正正的做自己,自信而落落大方,世界没有对不起你,你也不要去伤害它。
有感而发,可能有些点说不到位,欢迎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