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浏览吴晓波微信频道,看到他写给18岁女儿的一篇文章,劝诫现在的年轻人,90后00后追逐自己的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让我想到最近的网络流行语:有钱,任性。
我们的父母辈,50,60年代生人,从社会最动荡的时期努力把自己和家人从温饱中解决出来,一切的所谓理想,喜好都磨灭在残酷的生计问题上。我是80后,物质条件得到改善,又是计划生育中不得不遵守的大背景下的产物,就注定我可以占据一切我的家庭所拥有的资源。但说到底,从小城镇成长起来的孩子,还没有体验到真正的物质满足,我还在为能在大城市立足而打拼,为能在这个城市有一个固定居所而奋斗,所以我也是迷茫的一个,追逐物质满足而狂奔并忘记自我喜好的一个。如果你问我你喜欢做什么?我会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因为在从小就被设定好的路上,竟然没有为我的喜好留下任何驿站。所玩过的画画,乐器也不过是个消遣,这其中还不排除因为虚荣因为想更独特而掺杂的各种功利因素。如说真的爱好,大概也只剩下吃喝玩乐醉生梦死才是真的爱。当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竟然真的没有那种对某种事物从心底发出的喜爱。因为我会自动的屏蔽自己任性的一面,久而久之竟然真的抛弃了最原始的最本能的那些东西。甚至于当有人说他喜爱画画,之于我这种人的第一反应是画的怎么样?成不了大师你改如何养活自己?
没有办法,人都是环境的产物,而在我朝,环境的变化总是根据时间的演进贴上了标签。真正的将人从物质匮乏解放出来去追逐天性的年代大概真的要从90后开始。当然考虑我们国土辽阔,发展的各种不均衡,有的区域的人们可能70年代,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有钱任性的人生。但从大概率来说,90年代以后的人们才是向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靠拢的人们。我更多的是羡慕,非常的羡慕。他们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我喜欢什么,我讨厌什么。完全不用担心生存问题。对他们来说独立也不过是体验生活的一部分,真的独立不起来有富裕的爹妈在你身后。就好比让每一个年代的人都向上攀岩,60,70后的绳子后面还拴着爸妈一众亲戚,是万万不能后退,因为一旦后退,所有人都跌入深渊。80后的绳子上只有自己,你可以停在上面拒绝在向上,但是下面是坚硬水泥,一旦体力不支,你掉了下去就是粉身碎骨。而90往后的一方不但地面上有海绵垫子保护让你不担心后顾之忧,前进的过程还有安全带护身祝你一臂之力。一旦体力不支掉到地面,还可以休息重整一下后再出发。
从我自己来看,人生苦短,而才智平庸,看不到有优于他人能在短期内摆脱物质烦扰的能力。所以我可能终其一生也只能奋斗在追逐金钱的道路上,用自己平庸的资质与这个社会交换一点点立足的口粮。不敢太过奢望人生曲线的突然陡峭攀升。我羡慕今天的年轻小朋友们,可以追寻内心的喜好来选择不同的道路。但也仅仅是羡慕。因为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很重要。现在各种网络文章突然开始倡导大家解放天性,追逐内心,但要知道写这些文章的人,如吴晓波老师已经可以为他的女儿提供优越的物质保障,他有底气支持她女儿各种爱好,哪怕不能带来经济回报。而很多年轻人,就像我们所知道的大家的生活起点是非常的不用,即便是同龄人,同一个地域比较,起点仍然会不同。如果你的家庭没有那么殷实,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赚钱的问题。前阵子看了一片短文《你这么穷,为什么要来做研究》很有感触。所谓兴趣爱好,研究都是需要大投入的,你可以任性的活,但你莫要造成他人的负担,比如你的父母。在兴趣之前,先解决你的生存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