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作品《山水十二条屏》亮相拍卖场,以9.315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成交,成为目前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这幅作品的主人,便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和书法篆刻家齐白石。
事实上,虽然齐白石画功精湛,但57岁以前鲜有人知。而他却从不气馁,凭着对画画的挚爱之情,笔耕不辍、勤学苦练,终于在58岁高龄时闻名海内外。
西班牙画家、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称赞他是“中国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称赞他的画“白石墨妙”。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一生,领略他高超的绘画技艺,学习他质朴率真、勇于创新、爱好和平的美好品质。
1.出身贫寒,勤学苦练广结师友
1864年元旦,齐白石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幼年时,他的家境十分贫寒,根本读不起书。
幸运的是,齐白石的祖父是个有见识的农民,十分重视孙子的教育。他悉心将认识的字全部教授给年幼的齐白石,并常常嘱咐,只有懂得其含义、懂得运用才能算认得这一字。
齐白石雕塑
祖父的谆谆教导,让小白石明白读书的重要性,牢记识字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1870年春,小白石六岁了。祖父自认为没法再教出新知识,便接受了齐白石母亲周氏的建议,把小白石送到他外祖父开办的学堂免费就读。
上学期间,齐白石对画画产生极大兴趣,只要一有空,便悄悄作画。因为画得像,常被同学表扬、索画,更加促使他坚定不移地画下去。
在当时,学生在学堂练字都用描红纸,但他却偷偷用描红纸作画。外祖父发现了,觉得他浪费了本子,十分生气,严厉地批评了他。但喜欢画画的他,并没有因为被批评而放弃绘画,转而找账簿纸来画。
进学堂不到一年,齐白石生病了,加上家境贫穷,无奈只能辍学在家帮着干活。即使每天十分辛苦,他仍然坚持读书、画画,连放牛砍柴都随身带着书。
1877年,为贴补家用,齐白石先是拜师学习粗木活,隔年又拜师学习细木活,打算做一个雕花木工。
学徒期间,他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不仅学会师傅的刀法,还尝试改进,做的木工活精致又新颖。这段学木工活的经历,对他日后的艺术生涯影响极大。
芥子园画谱(山水集)临摹|纯艺术|绘画|高小远丿 - 临摹作品 - 站酷 (ZCOOL)
偶然间,齐白石借到学习绘画的人不可多得的启蒙画册——《芥子园画谱》,便如饥似渴地自学起来,并将书中学得的绘画技巧创造性地运用到雕花中,使雕出来的物件更加形象生动。
随着绘画技艺的提升,齐白石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赏识,但他从不骄傲,抓住各种机会研习。先是拜民间艺人萧芗陔(xiāng gāi)为师、结交画像名手文少可,向他们学习人物肖像画,后又拜文学家胡沁园和著名书画大家陈少蕃为师,学习诗文。
能写会画的胡沁园,还教齐白石学画。齐白石废寝忘食地学习,绘画上又长进不少。在胡沁园的帮助下,他脱离工匠生活,专注于卖画刻印,艺术境界不断提升,生活也渐渐有了转机。
勤奋刻苦,执着于自己的热爱,为人谦虚好学、积极上进,乐于广交名师、精进自我,齐白石潜心吟诗作画篆刻,醉心于他热爱的艺术殿堂。
2.定居京城卖画为生,开创大写意国画风格
1917年,湖南战事不断。为躲避土匪,齐白石在家人的支持下,只身来到北京,开始在京城的卖画生涯。
期间,他与老友樊(fán)樊山、夏午诒(yí)等人来往十分密切,还与陈师曾、陈半丁等名人结交。特别是与陈师曾结缘,对晚年的齐白石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陈师曾,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的杰出画家,对中西文化有着全面的了解,被当时的人赞誉为“位居北京画坛之首”的传奇人物。与齐白石首次见面,他便对其绘画和篆刻的技艺大为赞赏。
而此时的齐白石,在北京还没有名气,但他们却相见恨晚,经常互相切磋画艺,成为彼此艺术上的知己。
1920年春,齐白石带着三子和长孙到京城上学,不久京城也发生了战事,他只好带着家人搬了几次家,最后才在西四牌楼安定下来,继续靠卖画为生,但他的画在京城却卖得不好。
陈师曾指出,齐白石画的主要是写意画和工笔画,但他画的写意画不够热情,所以当地人不喜欢;画工笔画的人太多,因此买他画的人很少。所以,他建议齐白石换新的画法。
齐白石雕塑
听了陈师曾的建议,齐白石决定广泛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创新。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齐白石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
1920年起,他开始深居简出,从早到晚泡在画室里,积极学习别人的优秀作品。除了学习师友的画以外,连徒弟画得好的画他都学。齐白石这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徒弟们。
经过不断的学习,年近60岁的齐白石成功转变画风。他融合民间绘画与传统写意画的展现方式,独创出浓烈、豪放的大写意的“红花墨叶派”画法。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齐白石的画,大多是他转变画风之后的作品。
不满足于既有成就,不断虚心求教、积极创新,定居于京城的齐白石,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开创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
3.闻名海内外,是人民艺术家,也是国际和平奖获得者
1922年3月的一天,好友陈师曾来访,带来一封日本画展邀请信给齐白石。齐白石认为这是一个把中华的艺术传统介绍给世界的好机会,便欣然同意去日本参展。
为此,他推掉所有工作,用心从过去几十年的旧画稿中,仔细挑选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并为此次参展重新创作了9幅作品。
他决心拿一流的作品到国外参展,因为他认为,这不仅仅关系到他个人,还关系到养育他的祖国的声誉。
功夫不负有心人,齐白石在日本的画展十分成功,参展的画大受欢迎、全都卖出,而且成交价是在国内的好几倍。
年近六旬,自己的画竟在日本受到追捧,他始料未及、感慨万千。毕竟,从木匠转行到绘画,从家乡辗转到北京,他经历无数艰难困苦。尤其是他定居京城后,在画坛上遭遇了多年的冷落,使他永生难忘。
在日本参展后,齐白石的名字不仅响彻日本画坛,还传到了欧洲、大洋洲、美洲。自此,齐白石闻名海内外。
醉心于艺术修养提升的齐白石,还热心于把画技毫无保留传授于学生。除自己收徒外,他还曾到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授课,也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一生培养出不少高徒,如大画家李苦禅、许麟庐等。哪怕到了晚年,他对学生的教诲和鼓励,也从没间断过。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值此国难关头,年近古稀的齐白石痛心疾首,对祖国的前景担忧不已。有朋友劝他回湘潭躲避战乱,但他坚决不离开北平,还表示“大敌当前,作为炎黄子孙,有何脸面为个人安危逃亡呢?”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齐白石悲愤交加,辞去大学教授职务。由于有日本人想找他索画,他开始闭门谢客,专门在门口贴一张“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的字条,避免日寇和汉奸的骚扰。
尽管这样,他依然不断地被日本特务骚扰,但不论他们如何威逼利诱,劝他加入日本国籍,他都毅然拒绝,还表示,若强要他去日本,除非把他的头拿去。诱劝者见齐白石态度坚决,只得灰溜溜地走了。
从北平沦陷到1943年,齐白石一直停止卖画,宁可挨饿受冻,也不取媚于日本侵略者和汉奸,甚至挥笔画了很多讽刺敌人的作品。抗战结束后,齐白石才重新恢复卖画刻印。
满怀爱国之情、富有正义感、热心教育的齐白石,于1953年被文化部授予杰出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领袖的赞扬。毛主席曾派人接齐白石到家里做客,并称赞他是革命的功臣,用自己的绘画专长为人民服务。
齐白石还十分热爱和平,多次以和平为主题,创作题为《白花与和平鸽》《和平胜利》《和平万岁》《和平颂》的作品,向世人传递追求和平的信仰。
1956年4月27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宣布授予齐白石国际和平奖金,9月1日,在北京举行授奖仪式,周恩来总理亲自到场祝贺。
结尾
1957年,齐白石作最后一幅作品《牡丹》。当年9月16日,94岁高龄的他与世长辞。虽然他走了,但他的功绩和匠心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齐白石黄宾虹首次“面谈”花鸟画_展览_资讯_凤凰艺术
回顾齐白石的一生,他虽出身贫寒,却积极上进、不断求索。他为人谦虚好学、爱憎分明,为热爱的绘画事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他拥有拳拳爱国之心,为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愧是一代丹青大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