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读了一篇文章《孩子,我宁愿你现在恨我》,大概意思是:我今天用高压的方式逼着你学习,是为了你将来能更有尊严的活着。从这句话中能反映出家长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深刻认识,也力行担责,立志要逼着孩子变得优秀,这些观点其实都没有错。也就是在这种理念下,我们给孩子经常讲的是:学习是为了辛勤的父母,为了老师的期盼!让孩子现在好好学习将来能有所作为固然没错,但我们可不可以有一种更好的方式让我们的孩子能现在好好学习的同时,不恨我们,能和我们关系融洽?我们审辩式教学经常强调的一个词就是“优化”。何为优化?就是用更好的方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简称为追求卓越!我现在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虽说他们还小,尚处于幼儿园时期,我也希望他们将来成绩很好,长大后能有所作为,但是我不愿意他们恨我或者和我之间有很深的代沟。我想试图寻找一种更优化的教育方式来帮助他理解我为什么对他提出这样的要求。举个例子,我的儿子五岁的时候爱看电视,我告诉他每天可以看两集,如果每次看完两集主动关电视,下次就可以看三集;如果要是超过两集还看,作为惩罚,我要批评,而且下次只能看一集。我让他自己做出选择,结果开始他会犯错,我也给他应有的惩罚,但后来他就能主动关电视,为此我也给他额外的奖励,于是他现在看电视就懂得自己关电视了。感悟:我们如果缺乏审辩式思维,会发现传统的一些育人理念在现代社会的今天急需重新反思。古人讲棍棒之下出孝子,那你就得问为什么古人这么说?他是基于什么理由这么说?这么做的效果如何?在今天如果继续这么做能否还能收到一样的效果?为什么?通过这一系列追问后,你就会明白:封建等级社会与今天现代民主社会的社会氛围截然不同,育人方式和理念自然应该不断反思,进一步优化,如此我们才能培养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转自(郭龙飞 山西介休十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