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月/今日。之9
今天,3月4日,给久未联系的一位香港朋友打了电话。他很意外:“有事请吩咐。”真的没事。骆生,只是问个安好。
说实话,这几年香港是越来越成为一个不愿惦记的地方了。虽然,很早就加盟了香港机构,见证了97回归。很长时间一直夸耀着那颗璀璨的明珠,曾经是每年频繁往来的地方。
后来见外了。香港的很多朋友也渐渐生疏起来。至今还有几位保持“失联”,有点内疚。
疫情让我想起了他们。
截止今日,香港已报告确诊病例104例,治愈出院43例,病亡2人。
有所牵挂。
朋友在电话那头说:香港还好啦。我们有经验的。
他指的是2003年的SARS。
有人不太喜欢香港的这种“自信”。但那里确实是这次新冠疫情反应最为敏捷的地区。
两个月前的今天,1月4日,香港通报了7例疑似病例,医管局启动“严重应变级别”。而在这之前的12月31日,食品与卫生局已经组织专家会议,开始评估疫情防控。1月2日,特区政府召开跨部门会议,检视针对疫情的预防措施。3日,特首到了西九龙高铁站,视察出入境口岸预防措施。8日,将“不明原因病毒肺炎”纳入香港法定监管传染病。
那时候,内地的很多地方,包括湖北、武汉,很多人还蒙在鼓里。
一个月前的2月4日,香港出现首例病亡。这一天零时起,关闭了罗湖、落马洲、港澳码头、皇岗4个口岸。
那一天,大家都在观看火神山医院转运收治患者的直播;关注同一天动工的武汉3家“方舱医院”;惦记着刚刚靠港横滨的“钻石公主”号,那上面有3700 多人被要求留在船上接受隔离检疫。
香港,对不起,那一天只是偶尔提起你。
有时,偶尔都很难。
疫情之前,我们很少没事给人打电话。闲聊,只在微信里。
当蜗居成为“不添乱”的一致行动,家人、亲朋隔离在了遥远或近在咫尺的各自空间。我们开始尝试恢复手机的通话功能。
每天必须给父母打个电话。听到声音老人才会放心。
还有那些不常用微信的老师老领导老同事老朋友。有时也会用电话唤醒微信群里几位资深的“潜水员”。
每天,朋友圈里的一声“安好无恙”,单位每日的健康打卡,也不再只是敷衍,而是真心在关心关注关怀。
怕不小心有所遗漏,留下遗憾。
昨晚听说老家乡下的一位亲戚“走了”。年龄不算大,也不是因为新冠。好心疼。去年在杭州住院,还去看过他。好像并无大碍。春节前有平台在帮他募捐筹集医疗费。想着通过平台还不如直接给他更好。于是跟家人一起筹款,准备春节拜年送上门去。因为突然而至的疫情,拜年计划取消。以为,还有机会。
疫情吞噬了我们很多机会。
不仅仅在武汉。
也不仅仅是人的生命。
今天晚上,香港渔护署公布:经反复检测,有一位香港确诊患者宠养的狗感染了新冠病毒,很可能是被人传染的。这是全球首例人传动物病例。
可惜了。
还有些机会,其实一直就在。在中央政府大力协调下,今天香港特区政府派出两班包机,到武汉迎接244名港人回家。其中200人来自武汉,44人为武汉以外的紧急个案,包括14名孕妇、22名病患及11名应届文凭试考生。湖北省政府安排专车将居住小区的返港人员送往机场。
无缝衔接。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