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二,原本住在六楼由于给学妹腾宿舍强制性的被要求搬到三楼和大三的学姐一起住。
一开始内心是比较拒绝了,想着大三的学姐应该是比较高冷的,而且突然搬到她们宿舍,总觉得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我们搬东西的时候学姐们都不在宿舍,东西很多堆满了空的桌子,这些空桌子是学姐知道我们搬进来提前收拾好的。学姐们回来的时候,我们忙着收拾东西,见到学姐立刻停下来问好打招呼。三个学姐两个很漂亮一个很帅气(中性化),看到我们堆在地上的东西主动帮我们收拾。当时心里想着:好像学姐没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收拾好东西后已经10点了,学姐们没有丝毫要睡觉的意思。短发的帅气学姐拿出了吉他,开始弹唱,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成了她的迷妹。她弹了一首《安河桥》,中性化的嗓音和中性化的身影,让我着迷了好久,后来的日子里只有她来大姨妈那几天我才把她当成女生。
没有那么多生疏,我们很快的熟络起来,和她们有说有笑。短发学姐一直在弹吉他,她弹让我们猜,"千千闽歌""水手""演员""山丘""我只在乎你"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歌,用吉他弹出来,我们觉得自己的听力好像在这时候不起作用了…… 只能干笑来化解自己的尴尬和恍然大悟。也许是因为自己没有接触过吉他,不太了解,也许真的是自己没有音乐天分。虽然很喜欢唱歌但是那天觉得自己好像不太适合,毕竟有些歌连前奏都听不出来,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没有乐感。
人一旦找到了想贴近对象就会想变得更好
后来的日子里,每次听歌,总是下意识的去听间奏,听调子的高低。也能慢慢的跟上学姐的调子,开始哼一些短的歌句,这让我很知足也很有想继续的动力。
在一起的时间越久,就会发现两个人的相似和不同,也会为彼此们了解到自己而充满欣喜。
一个月后,我们可以讨论的话变的很多。比如我已经知道她喜欢弹唱李宗盛和民谣,她也知道我爱看书听歌写些东西。我们互相分享互相讨论。分享每一本经典的书,分享每一首音乐。从陈忠实、莫言到川康端成、村上春树,从阿黛尔到李宗盛、宋冬野。我们有太多要说的,我们说着对方所没有看过没听过的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做着一些推荐。我们旁如无人,我们深陷其中。我们成为彼此眼中最想成为的样子。
如今的我们俩,开始一起弹唱,她弹我唱;如今的我们俩,开始一起阅读,她看我看。
前几日,宋仲基和宋慧乔大婚,很多人都说好的爱情都是势均力敌。这话放到两个志趣相投的身上也是一样,因为我们的互相的见解相互靠近,所以我们有很多话要说,要相互汲取,我们彼此旗鼓相当。
当然,这些东西没有那么多的绝对,不是说志趣相投才有会话说,有友情的发展性。我见过一个知书达理一个蛮不讲理的两个人形影不离,也见过高谈阔论的女生带着闷闷不语的同伴。她们有很多话,也很和谐的相处。
世事没绝对,我们也各不相同
或许我们不必与众不同,但是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共性找到自己的同类。在自己的基础上变得很好,在遇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时也和她旗鼓相当也可以侃侃而谈喋喋不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