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阅读笑来老师的文章,内心的感受都有点复杂,一方面感觉找到了你认同的见解,被别人用一种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开心,如遇知己;另一方面想到自己从前的日子竟然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毫不察觉地循环往复,也是无语。继而忍不住懊恼为什么不多些学习,早发现早调整。
笑来老师在文章说到,他认为这世上有三个大坑,一个是“莫名其妙地凑热闹”;第二是“心急火燎随大流”;第三是“操碎了别人的心肝” ,而99.99%的人都在里面。
看到这三条,我忍不住笑了。第一条在我身上的体现可能相对没那么严重,公司的八卦我通常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甚至有过传闻一年后才传到我这。偶尔对于热议的话题,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也许会关注一下。可能在浏览朋友圈上花了些时间,想想也是很耗神的,别人回到家是葛优躺回神,我是靠刷朋友圈,但是如果没有觉知和节制,很可能预计刷半小时最后变成了两个小时,想想也是蛮恐怖的,如果这么365天的持续,那么就是一年730个小时,折算下来就是30.41天,整整一个月!!真是不算不知道!这条必须更正下评价,还是相当严重的。
第二和第三条就更严重了。对于“心急火燎随大流“这个病,我还是属于比较重症的“患者”的。我经历了两次股灾,一次是2008年,另外一次是2015年,都是先是赚钱到后来惨败,无一不是随大流又不学习的结果。其实在2015年我最初的想法和思路还算靠谱的。我在微博上关注了投资人吕健中和林起,主要关注了吕健中。现在回头看,他的投资思路在当时是相当稳健靠谱的,我看了他的投资哲学后,跟着他的推荐买入了招商银行、万科,主要是这两个,其他则南北车。现在回头看这个配置已经十分好了,看看后来招行和万科的表现就可以知道,在整个股灾过程稳稳当当,后续变现更是。可惜我没有拿住,原因就是不学习不学习还是不学习。当时炒股的热度,随便找一个人,都能聊上几句。后来我关注到了一个小V,小范围有些名气的人,说可以提供策略组合,可以如何如何,最后我卖出了招行和万科,加入了他所谓的稳赢组合,最后可想而知,我的亏损达5位数后,只能忍痛出局,这个教训别提多深刻。最让我无法释怀的是,在后来我的学习中发现其实经过一定的学习,我其实是有机会避开这样的坑的,暗暗跺脚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再有是后来投资固定资产,我真的讶异我从前的表现,哈哈,真的没有去好好思考和了解当时地产处于一个什么现状,尤其是商铺类的资产是什么现状,未来的前景如何。决策的时间可能比买一件衣服长不了多少,大部分凭借一个认识的朋友给出的分析来支持这次投资,因为她在地产投资非常有经验,购置了多处房产,算是小有成绩的,所以很信任她的判断。再加上购买的那个楼盘异常的火爆,那时候购买的人真的是处于一种相当疯狂的状态,那个楼盘可以说是基本售空。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趋势的影响,加上开放商的运作的能力,现在发展如何都无法预知,只感觉不是太明朗。
第三条最严重。说到底我觉得人首先是要充分自爱,自爱就会先照顾好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珍惜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以前的我真的不会,我在与人交往中,容易有讨好的倾向,因为对自己不够自信,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以会非常用力地去付出,好让自己显得是有价值的,但是因为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了自己的需求的前面,这就容易引起自己内心的不平衡感,尤其当你的付出得不到你认为应该得到的反馈时,更强烈。其实这是很不健康的,所以随着后续有意识地调整,我渐渐地走出了这种模式,之后与人的互动不再像从前那么费力,我专注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上,我越是尊重自己,别人就越知道如何对待我,这样反而让我觉得和人打交道是一件比较舒服的事情。
读笑来老师的文章,总是忍不住感慨,有时感慨自己从来没在这个角度想过,没想到竟然可以是这样的;或者是感慨自己就是文章说的那个样子;而专栏结束后,我最感慨的是,我的看完文章后对立面所给出的建议行动力大约只有15-20%。下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我是有选择性的去实践,没有百分百去投入,因为惰性,觉得有些方法实在有些麻烦。可是想想只是20%的投入我已经改变了这么多,如果100%投入岂不是更不一样。就如笑来老师在成长率文章中提到的,也许你的10年是6%的增长率,而别人是20%-30%的速率在成长,还没算上累计的复利效应,已经可以把人甩出月球去了,创造出来成果自然是不可比拟。
文章中的一段话也也让我打了一个激灵:
“你必须有所行动,你必须参与进来,你必须做很多事情......反正光看是没用的,甚至,'若你只不过偶尔看,那不仅无益,甚至有害'——那么你会因为自欺欺人而耽误自己,要么你会因为不小心看到别人的进步而产生极度的焦虑,尤其是当你意识到那些进步自己原本也可能的情况下——千万别人自己沦落到那个境地”
切莫再只执行20%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