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别吵了!《后浪》就是写给80后中年人的

别吵了!《后浪》就是写给80后中年人的

作者: 中年湘心 | 来源:发表于2020-05-06 08:33 被阅读0次

五四的一大早,朋友圈就被何冰老师献给青年人的演讲《后浪》刷屏了。不管后来这个视频被解读成或酸或辣的味道,作为一个37岁中年阿姨,我还是想真实地说下,这个短视频我看了不下10遍,即使在第10遍时,胸口依然犹如喷涌的小火山。

我个人认为《后浪》本来不是献给过青年节的90后、00后,而是献给青春不死的中年人,比如像我这样要奔四了,还在折腾写点文字的中年阿姨。这篇气势如虹的优美演讲稿,很多句子没有一定人生阅历是读不出中间的厚重,而80后中年人恰恰是最合适的年龄。

80后经历过贫穷,才会“满怀羡慕”

《后浪》说“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这句话没有经历过贫穷的95后、00后是很难真切理解。而大多数80后,特别是出生在农村或者小城镇的80后,是经历过贫穷的,不只是经济的贫穷,还有知识的贫穷。

大多数80后是的的确确有过“粒粒皆辛苦”的日子。40度的仲夏,在滚烫的水田里收割稻子,抱着一把稻草快速地跑,不小心摔了一个大跟头,胳膊还在生疼,老妈盯着一地掉进泥里的稻谷,止不住心疼:“真是个败家子!” 而现在睡觉前我给孩子念卡梅拉时,她扑闪着大眼睛问,稻谷是什么样子的呀?

那时一年到头的水果都不会花钱——春天里山坡的野果子、夏天地里种的甜瓜、秋天门前的枣树、冬天烤个地瓜。6岁那年我人生第一次吃到香蕉,还是半根,跟姐姐一起分的。那个香甜至今还在舌根环绕,世界上居然还有没有任何酸涩、没有核,还很容易就扒皮的水果,完美到不可思议了!而现在市场一年四季水果铺琳琅满目,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有大棚种的西瓜,甚至漂洋过海来的车厘子。这是一个物质极其丰富的时代

80后小时候学东西唯一的途径就是学校了,如果幸运的话,有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可能还能偷学一点东西。小学一年级时,一道数学题我冥思苦想很久也不求甚解,在幽暗的里屋一个人无助的哇哇大哭。而如今的孩子打开百度、google一搜就能快速找到很多答案,甚至还有直接扫题的“作业帮”,估计“后浪”们再也无法想象被一道题憋哭的情景。

那时的书更是少得可怜,学校基本没有课外书,能买得起一本《精选作文集》的都是家庭优越的孩子了。一本《大刀王五》的小人书都要排着队传阅很久。高尔基说“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用来形容那时孩子传阅小人书再恰当不过了。而现在我的孩子不到3个月时,绘本已经摞起来一尺高了。这个时代任何人想学一本新知识太容易了,网上免费的、收费的课程琳琅满目。比如今年春节假期,我一分钱没花,走进了哈佛著名教授Tal老师的积极心理学线上课堂。这是一个知识极度开放的时代,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所以那句“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80后听来深深共鸣,这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给与每个人的礼物。因为从“粒粒皆辛苦”、“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上渴求知识的岁月走过来,才会对这个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的时代“满怀羡慕”。

80后有田园风光、年味浓浓的童年,才对传统文化“满怀敬畏”

80后的童年是四季分明的。春天用柳条做成帽子在田野里打游击队,爱美的女生还会在柳条里扎上几朵桃花;夏天将脚丫泡在清澈的河水里,追着鱼儿跑,爬到高高的柳树上抓知了;秋天在收完庄稼的田野里追青蛙,去地里偷地瓜烤着吃,拿根竹竿去挂满红红大枣的树上一敲,满地去找红枣;冬天在教室里“挤香油”,下雪的时候跑到橘树下去找冰叶子,晶莹剔透。

80后的童年是年味浓浓的。寒假开始时,家家户户打豆腐,炒花生,炒瓜子,孩子们挨家挨户地串,今天这家抓把瓜子,明天那家吃口热腾腾的豆腐脑。等请灶王爷的鞭炮声响起时,小孩们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真的要过年了!一年到头终于可以换上一身新衣服,衣兜里还总能被糖果、饼干塞得鼓鼓的。最最重要的是,过年拥有无论怎么疯,也不会被骂的珍贵特权。衣襟上滴上了汤汁,老妈正要开启机关枪式的唠叨,马上又跟京剧换脸一样笑着说,“嗯,过年!过年!”

那岁月静好的田园风光和永远记忆深处的浓浓年味,是80后对传统文化无法割舍的情谊。在熙熙攘攘的大都市,刷着手机过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当李子柒将世外桃源搬上直播,80后们争相传诵,因为他们懂得“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是多么难能可贵。

80后曾努力活成父母的骄傲,才对选择的权利“梦寐以求”

《后浪》里有句话让我泪流满面,“你们拥有了,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权利,选择的权利”。

大多数80后——如果不是父辈已经捞到第一桶金的——成长的路上背负了全家的期望。我认识的一位80后瘦弱的小姑娘一个人从东北来上海闯荡,她说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改变家族命运,让全家人走出那个屯子。

在父亲变卖家里的稻子、油菜籽、棉花,还借遍所有能借的亲戚的钱,总算把我送上开往大学的列车时,我知道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行囊,沉重的不是那几件单薄的衣服,而是全家人沉甸甸的期待。

为了这份期待,你会一次次逼自己不跟室友们逛街,因为想多点时间上自习,为了能赢得奖学金,更因为囊中羞涩和那份青春无法启齿的自尊;为了这份期待,你会选择一个自己不那么喜欢但好就业的专业,只为早日偿还欠下的金钱债,还有更沉重的亲情债;为了这份期待,你把自己变成尼采所说的承担责任的“龙”——龙身上的每片鳞片都刻着“你应该”

终于,你渐渐活成了父母的骄傲,光鲜的头衔、耀眼的平台、体贴的家庭,而唯独忘记了活成你自己。等中年觉醒时,你渴望自己变成尼采所说的“狮子”,狮子的工作是杀掉那只名叫“你应该”的龙。

曾经“活在父母的骄傲里”的中年人,才会对“拥有选择的权利”是如此的梦寐以求!

《后浪》更是80后鲜衣怒马的少年梦

不得不说,最让80后羡慕的是,是90后、00后的活得自我、洒脱,无所畏惧。我认识的一个90后,在北京只待不到两年,去过的地方比我这个呆了12年的人还多很多。“帝都房价太高了,要换个城市”,我嚷嚷了快十年了,目前依然在帝都苦苦挣扎,而她已经果断地换了城市,很快过上有房有车、有工作有生活的小日子。相比她的洒脱和果断,80后的我活得小心翼翼,优柔寡断。

《后浪》中最让80后耿耿于怀的一句话是“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这是80后鲜衣怒马的少年梦,谁年轻的时候,没做过“执杖走天涯”的英雄梦,后来的后来,在家人的期待、飞涨的房价、现实的无奈之下,80后们心甘情愿地缩回去当成了房奴、孩奴。只在孩子睡着的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轻轻哼唱一句“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所以,我认为《后浪》本身就不是为过青年节的90后、00后写的,恰恰是勾起给80后的80后中年人的少年梦,献给80后的青春祭歌。让所有即将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们回首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你从淳朴宁静的小山村走到了人潮涌动的大都市;你曾经猫在被窝里用手电筒微弱的光偷看小人书,而如今打开手机随时随地就可以迈入全世界知识的圣殿。

还有让80后豪情万丈的是,我们有幸亲手建设了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用一行行的代码在实现信息面前人人平等;用一个个SDK让导航、移动支付搓手可得;用大数据算法编织一张巨大的配送网络,将整个世界送到每个人面前……我们是这个时代的缔造者,我们有理由为自己自豪!这也难怪80后刷完《后浪》甩一甩已经日渐秃顶的头发,像康熙大帝那样大吼:我想向天再借五百年!

好了,这是我个人的推断YY。只要青春的心不死,只要对人生的意义还在不断追寻,只要对未来的日子还充满期待,你就永远是奔涌的后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吵了!《后浪》就是写给80后中年人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qi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