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跟您说说老北京的"下馆子"。
数十年前,“下馆子”一词不单单是指去饭馆吃顿饭,言外之意还有体面富有的意思。
北京人好吃,小到一碟儿咸菜,大到一桌满汉全席,得吃得喝,不挑不嫌。一提下馆子,老人们以前总说,那可是显身份、地位、有钱人经常去的。
对于年长点的来说,从小勤俭持家,吃粗茶淡饭,也只有过年、过节才去,下馆子那可是“解馋”。
而对于今天我们来说,“下馆子”成了一顿午餐、晚餐。
老人一说“下馆子”,总带着想当年的劲儿,一张嘴,能跟贯口一样给您数落出一堆。
什么:八大庄、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八大春、四大坊。
吃没吃全不知道,但是只要吃过一家,也能给您捯出一堆故事。
那时的北京,热闹的地儿没多少,一提到繁华的地都跟吃在一起,西单一带、西四那片儿鸿宾楼、四川饭店,王府井附近的东来顺、翠华楼,还有东四白魁老号,前门晋阳饭庄、都一处,东单崇文门便宜坊、地安门马凯餐厅、等等,说实话,那个年代去有名的餐馆常都是那些有身份、有地位、有钱人去的地儿,
一般普通平民百姓很少光顾。
对于这之后的下馆子,爱不爱吃、好不好吃、正不正宗先搁一边,您人生的第一次下馆子您还记得吗?
是不是每次进馆子一推门,扑鼻的味道是,各类酒味儿、熟肉味儿、那甜不索索的味儿,反正是各种让您流哈喇子的味儿全混在了一起,
比家里过年请客那味儿浓郁一百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