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做了一次观察员。相当于咨询师的第三只眼,会从另一个视角看到咨询师看不到的地方,更能清楚看到整个咨询的脉络,自己的收获也是挺大的。
来访者是一个经验丰富,能力很强的老手,能当他的咨询师可想而知多么难!来访者主诉的问题是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却没办法做好一部分高中孩子的咨询,咨访关系不好会出现脱落现象,让自己有一种无力感,挫败感,很丢面子。咨询师的回应是对学生咨询出现的咨访关系脱落,让你感到无力感,挫败感是这样的吗?(我的思考是关注正向能否换成正向的词语?)
咨询师抛出问话以后,来访者滔滔不绝的举了三个例。因为非自愿的女生被妈妈和小姨带来,不说话,瞪着眼睛看他,和她聊一些有关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聊的挺高兴,一谈的目标就不说话,咨询结束后出门后也不打招呼,让自己有种疏远感。第二次来不愿意聊,觉得没帮助,希望玩手机,但是妈妈不让她玩儿,咨询的目的就是让开个有病的证明,自己没朋友,希望妈妈让她玩手机。做了几次没有效果,感觉很丢面子。
第二个是一个男孩儿表达能力,反应能力也慢的低功能的孩子。总感觉有一个人和他说话在贬低他,让他感到不开心。用到房树人看到他没有窗,天空是黑暗的。感觉他有抑郁的倾向,叫他妈带去检查,结果检查是轻度抑症。想用应对问句提升能量,问他什么也不说。用重要他人内在小时外发技术。问他欣赏到你什么?爸爸妈妈最欣赏你什么? 写的都是很是笨蛋,垃圾等。
咨询师首先赞他很震撼。用自我赞美这么难的情况下,你怎么还让他多说话?虽然没有达到目的,在你的大方向把握的很准。来访者对抑郁症,抑郁情绪有很准确的把握。说,但是在这些人中间只有两个人完全帮助的,其他人没有完全帮助。为了更好的咨询自己又学了认知疗法。又想到自己之前在大学里做咨询效果很好,但给高中生做免费的咨询却很挫败。(我的思考是在这里可不可以问他这两个人是怎么能完全帮助的呢?寻找他的例外。同时应该对他做出的努力,做一下赞美呢)
咨询师回应,这么多经验学习让你对抑郁症,抑郁情况有了一个精准的把握。高中和大学生比较来看大学生已经成人更容易沟通。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不太好沟通。(我的思考思把大学的咨询成功的地方可不可以让来访者反思用在高中生的咨询上)。来访者说高中咨询达脱落达到百分三十。
咨询师说不成功比例比较高,让你有种压迫感。(能否换成正向的词语?)
通过这次谈话有什么不同?(引出目标,感觉此处转的有点快。)
来访者说咨访关系,咨询技术,认知让来访者看到效果。如果让咨访关系更稳定下来,与来访者建立好关系。另一方面是提高咨询的有效性。其实两者都是有效性,避免让来访脱落,让我尴尬。
咨询师脱落到达到多少是你想要的?(我的思考是能否在前面问提高咨询有效性是指?)来访说目前30%,期待降到10%。十个人中间有一个人就可以。
咨询师从4月到现在有三个多月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降低脱落率?(我的感受此处有点快。可问一下当降到10%是什么的一种情况?自己的感受如何?谁会看到?都有什么反应?再引出上面那一句话会更好。)来访者说是自己听自己的录音,发现自己的提问太多,改为沉默没有多大效果。有共情赞美,但赞美他不愿意说延长两个小时,来访很疲惫。举例一个学生到家发发放心跳。哎,一想到家里的事情就不愿意回家,也尝试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不好,学生来了两三次可能效果不好,不来了。自己在学习认知心理学,想通过自己另一个学派,提高咨询能力。
咨询师总结三个方法。提高效能,想到学习工具多,可以灵活运用。问学习认知疗法有作用?来访说才学一个月没敢尝试。书才看一遍,至少两三遍。
咨询师是问自己花钱吗?来访说小组内有人带领读书,自己看书,听课,观摩,实践(我的思考来访者问此处的目的是?是否可以让来访者思考自己虽然免费,还这么努力的去花钱学习,这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最后总结。来访者和咨询师都进行了梳理,咨询师对他进行了赋能。
来访者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大咖级,整个流程完整,这就是非常稳定,能很好的接纳共情来访的。目标抓的很紧,不断的给来访赋能。
从这场咨询中,也收获了许多。轻度抑郁证不好受,经常犯病。咨询中,咨访关系占30%,咨询外40%技术占15%目标占15%.也学到一些非自愿来访者出现问题避免踩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