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原生家庭

作者: 凭栏翠袖 | 来源:发表于2019-12-31 22:13 被阅读0次

    今天忽然想说说黛玉的原生家庭.

    林黛玉作为<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得到了作者的无比厚爱,这厚爱首先就来自她的原生家庭.

    林黛玉的父亲是巡盐御史林如海, 第二回说

    今岁鹾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林家祖上袭过列侯,对比四大家族,应该是跟侯爵史家差不多的级别,如果在苏州以前也曾有个护官符,那么林家八成也是榜上有名。林家跟贾家一样,虽然有世袭的爵位,却有随代降等的忧患,袭了四代就要停止了。贾家之所以说是末世,也是如此,到了贾蓉已经是第四代了,子孙又不争气,没有在政治上得力的,封建时代升官与发财紧密联系,贾家子弟没有占据朝中要职,于是贾家“内囊尽上来了”,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能维持一个体面的排场。

    可是林家跟贾家不一样,因为林家有林如海,他能从科第出身,考中探花,着实不易。探花,便是殿试第三名,拥有天子赐花、琼林赴宴、御街骑马的殊荣,这个起点非常高。因为有了林如海这个学霸的出现,林家既是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通常科举是寒门子弟跳龙门的捷径,凭本事考上来的官自然看不起受祖宗荫封的官二代们,然而钟鼎之家却又看不上那些凤凰男,书里说“傅试原是暴发的”,觉得这些人没有家族底蕴。

    林如海这样两者兼具的人物是最难得的,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好出身。

    林黛玉五岁跟着贾雨村读书,“这女学生年又小,身体又极怯弱,工课不限多寡,故十分省力。” 因为身体不好,常请病假,所以上学日子有限,一年的功夫,却也已经读完了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宋朝理学家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特见解,切于世用;后来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朝廷便将朱熹所编定注释的《四书》审定为官书,到元代延佑年间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书》。

    林如海因为无子,将黛玉当作儿子养,所以自幼就给她读了科举考试的必读教材。黛玉继承了学霸父亲的优良基因,“一肚子文章”,闺房布置有如读书公子的书房。对比起来,黛玉入贾府几年后,贾政还在嘱咐宝玉的塾师先把四书讲透,说明宝玉那时还没太读明白《四书》。可见两人学习能力的差异。

    到贾府后,黛玉虽然与贾家姐妹同师同教,却能屡次在诗歌比赛中大显身手,临场往往一挥而就,有时还帮宝玉作弊、做功课,可见其学霸本色。

    黛玉自己是学霸,却也乐于与宝玉这个学渣一起玩,宝玉这个学渣跟着黛玉混迹多年却丝毫未受学霸传染,主要是由于黛玉顺从宝玉心意,从不规劝他读书。可能在她看来,读书只是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真到宝玉大了被逼无奈,努力一把也就是了,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帮忙。在学霸眼里,学业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件事不算太难。

    我们日常所见的尖子生或者高考状元其实未必那么欣赏和赞同压抑人性的考试制度,只是他们的智商够高,所以这制度虽然不好,但并不能伤害和阻碍他们的正常生活,所以也就懒得批判。类似的,林黛玉不劝宝玉读书未必是因为她具备什么反封建精神,多半是因为她没把这当作一个难事。

    曾经有人说,林如海是“前科探花”,说明他是几年前才中的探花。这个说法不大牢靠。林如海出场时是巡盐御史,清代巡盐御史,自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内务府出身的官员兼任,虽均加监察御史衔,但一般使用原官品级。其职责主要是收缴盐税,并监督盐商的专卖,因为是钦差大臣,虽然品级按照原官,但实际地位与一品大员相差无几。这个差事绝对是当时的肥差,只有皇帝的心腹才能担任。

    东汉以来,“兰台”或“兰台寺”逐渐成为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同时“兰台”也被作为史官的代称。唐代时,“兰台”还成为秘书省的别称,并一度存在“兰台大夫”的官职。《红楼梦》中林如海担任的兰台寺大夫,有研究者认为当指都察院御史。清代的都察院初设承政1人,左右参政各2人。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左都御史,参政为左副都御史。三年规定左副都御史满、汉各2人。五年则定左都御史满、汉各1人。右都御史,为总督兼衔。右副都御史为巡抚、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兼衔,都不设专员。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主管官员,《清史稿?职官志二》说:“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参维纲纪。”这个职位是言官,权力不小,百官敬畏。

    林如海所任的兰台寺大夫,大约在三品到五品之间,而状元的初授官才是从六品修纂,还得在翰林院干满三年才能散馆另授职务。如果要林如海在短短三四年间从六七品官升到都察院御史,并且得到皇帝超出一般的信任,得到巡盐御史这样的肥缺,理论上不太可能,毕竟《红楼梦》不是《鹿鼎记》。所以,林如海应该是少年中举,之后一步步凭借过人的才华和能力以及非同一般的机遇,又经过多番历练,才能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升到这个人人眼红的位置上来。

    我们生活中的学霸很多是高分低能,而林如海显然不属于此类。虽然脂砚斋批他“一团书气”,我却感觉此人没那么简单。

    作为言官,林如海必定是饱经世故的,狡诈如贾雨村尚且要经历官场倾轧,何况是少年高第惹人瞩目的林探花呢?然而林如海双商在线,顺利晋升成为皇帝心腹,不能不说,他一定是有一定的心机和手腕的。书里说林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也是个心眼儿极多的人物(完全不是某些读者心目中的傻白甜),八成也是遗传了父亲。

    书里林如海戏份不多,只介绍了他妻子去世,委派贾雨村送女儿进京的事。雨村找如海目的是为了求官,但如海却早已知他来意,并且事先全部安排好了:

    如海道:“天缘凑巧,因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但请放心。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

    雨村一面打恭,谢不释口,一面又问:“不知令亲大人现居何职?只怕晚生草率,不敢骤然入都干渎。”

    如海笑道:“若论舍亲,与尊兄犹系同谱,乃荣公之孙:大内兄现袭一等将军,名赦,字恩侯,二内兄名政,字存周,现任工部员外郎,其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书烦托。否则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为矣。”

    雨村听了,心下方信了昨日子兴之言,于是又谢了林如海。

    如海乃说:“已择了出月初二日小女入都,尊兄即同路而往,岂不两便?”

    雨村唯唯听命,心中十分得意。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

    可见,如海对于雨村的来历和做家教以图复官的打算早有预期,作为在任官员,他先一步知道了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并且早已连夜写好了给二舅哥的信,连谋官的费用和礼物都给准备好了。可以想象,他在官场办事、给皇帝当差也是向来如此周到完备的。

    按林如海的说法,是要酬报训教之恩。以他的权限和人脉,完全可以亲自推荐到京中某个大员,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转托给贾政这个从五品工部员外郎,为什么呢?

    这是如海的狡诈之处。当日贾雨村来应聘家教,林如海不可能不打探对方底细,贾雨村“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的前科他一定知道,但依然雇用,说明他看中了雨村的学问。当然,他也料到雨村会想法复官,这种野心才干兼备的人一旦得志,对他的恩人,很难说是福是祸,但是也不可得罪,不可阻止人家上进,于是如海非常客气地说“正思向蒙训教之恩未经酬报,遇此机会,岂有不尽心图报之理。”先安住对方的心,再转托自己那个为人厚道又官职不高的二舅哥去帮忙。

    如海了解贾政为人,知他一定肯帮忙,但是贾政官职不高,必须转托别人,这样,直接举荐者就不是自己也不是贾政,日后雨村若是惹了麻烦,自然不会牵连到自己这边。

    此外,林如海所在的位子人人眼红,他心里明白,所以做事格外低调,不直接出面举荐雨村,送女儿进京也是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老奶妈和一个小丫鬟——不给政敌以任何弹劾的把柄,而且他也料到岳母自然会另外安排人手照顾黛玉。林如海的智商情商,真不是一般的高!难怪刚到壮年就身居要职,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后来的政治前途不可限量。

    林如海的妻子贾敏是贾母最小的女儿,书里没有真正出场过,只活在别人的口中,但从别人的描述,这也是一个了不得的角色。按照冷子兴说法,贾家老姊妹四个,贾敏最年幼。老姊妹大概也是元、迎、探、惜那样的东西二府合计共有姐妹四个。那三个也许有东府小姐或者本府的庶出小姐,但是身份和个人姿质必定都不如贾敏。贾母说自己所有子女中最疼的就是贾敏。

    贾母喜欢的女孩都是模样极标致、口齿极伶俐、头脑极聪明又处世稳妥守礼的姑娘。贾敏应该就是这样一个姑娘。黛玉的美貌和口才敏捷自然传承自她的母亲。

    荣国公贾源与哥哥宁国公贾衍一起追随太祖皇帝打天下,成功之后的东西之分只是依照兄弟礼仪,若按照功劳大小,贾源应在贾衍之上,所以皇帝说“至今黎庶念荣宁”,不是宁荣。可以想象,贾源年轻时也是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多星,在政治上格外老练深谋。贾政兄妹幼时,祖父尚在,那时贾家正如日中天,贾敏除了过着“金尊玉贵”的公爵小姐生活之外,必定也耳濡目染了不少政治机谋和人情世故,这些都积淀下来,在日后辅佐夫君平步青云的路上起了不少作用。贾雨村说:“度其母必不凡,方得其女,今知为荣府之孙,又不足罕矣”。

    贾敏的父母是深谋远虑的,他们给自己没有袭爵的幼子选配了王家二小姐,给自己的幼女选配了才干超群的林如海。后来果然林如海和王夫人的哥哥王子腾成为四大家族衰败后可以依靠的少有的亲戚中的政治精英。

    贾敏与林如海伉俪情深,黛玉“读至凡书中有‘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只是在避讳母亲的名字。想来她对父亲名字也避讳,只是雨村知道,不足为奇所以不曾提及。可见贾敏家中地位很高,黛玉自幼被教导着对父母一样的敬重。贾敏去世后,如海再也没有续弦的念头,并且没过几年也相随于地下。

    有人说贾敏跟了林如海必定是不幸福的,否则不可能老跟女儿聊自己娘家的排场。而且林家必定贫穷,不如贾家舒服,主要是依据以下这段:

    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其实老话说了,姑奶奶想娘家,天经地义,倒不见得是攀比贫富,慈禧太后每年还盼着娘家捎白芸豆来吃呢!贾敏给女儿讲姥姥家只是陈述客观事实,但未必就是希望回去荣国府生活。贾家在祖父去世后已经每况愈下,倒是林如海步步高升,跟着一个事业上升期的丈夫在外风光享受自由,总比在一个日渐衰落的旧家族里过着繁文缛节、亲戚间勾心斗角的日子要舒服吧?

    黛玉没有见过贾府那么大的排场世面,因为林如海老宅在苏州,在京做官是一步步晋升,不像贾家住了几代的大宅,且林家支庶不盛,代代单传,主人少、亲戚少,仆人自然也少,人少了,就不需要那么大的宅子和那么繁复的排场,且林家有惜福养生的传统,不事奢靡,所以黛玉也不会有机会见识那些排场。可是六岁的她能识别汝窑瓷器,也深谙贵族礼仪,从会吃饭起就吃私人定制的人参养荣丸,这样的小女孩绝对不会是某些读者臆想的“灰姑娘”。王熙凤夸她“通身的气派”,应该所言不虚。林家有贵族的教养,更有尊荣的物质享受。

    贾敏这一生,除了儿子夭折和自己命短,其他方面应该是了无遗憾的了。

    如果贾敏活着,黛玉会幸福得多,确切说,如果贾敏活着,黛玉不可能入贾府与宝玉相识相爱,即便相识了,贾敏也不大可能答应黛玉嫁给宝玉。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

    经过母亲的诉说,黛玉心里的宝玉是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蠢物”一个。这蠢物的称呼倒与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对青埂峰大石头的称呼一模一样。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

    林家人对于读书做官觉得易如反掌,但并不会因此对没出息的孩子充满怜爱。贾敏的幸福婚姻更重要来自于林如海的能力和担当,贾敏深知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才是女子一生的依靠。可惜,这个道理,她没能来得及教给黛玉。

    黛玉三岁时,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她去出家,如海夫妇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大家认为是不经之谈,但是贾敏也许认为黛玉实在也不会有机会去见外姓亲友吧?谁知次年儿子去世,贾敏大概伤心过度,又过两年,也去世了。

    黛玉原本拥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完美的家庭,可惜好景不长,家破人亡。黛玉进入贾府,因为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和母亲的教导,贾母一味溺爱,王夫人也不好多管,黛玉的性格才日趋任性多疑,也出现了摔帘子说粗话,争锋吃醋,念言情戏词等有失淑女风范的言行。所幸遗传的双商犹在,能识别好坏,最后与宝钗冰释前嫌,成为知己。

    作为孤儿寄居贾府的黛玉,没有男性长辈去贵族圈子里物色出色子弟来做乘龙快婿,也没有机会跟着女性长辈出访其他人家去被优秀青年贵族的母亲所赏识,贾家疼爱女孩,更不会像湘云婶婶那样急迫找官媒来为她相亲。无人为她主张婚姻,她限于大观园这个华美的牢笼,爱上宝玉这样一个完全不符合父母理想门婿要求的男子,限于一段没有希望的感情无法自拔,是前缘相欠,也是环境使然、别无选择。

    于是,作为天之骄女的白富美和谪仙子,黛玉被命运无情的手引领着,一步步走向那注定的悲剧之中。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    凭栏望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黛玉的原生家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wio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