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音频中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在镜像的世界中,任何事情,都可以在一个带有运气和技巧两端的思维线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成功的公式是勤奋加运气,在努力之前,弄清自己需要为之努力和付出的对象,是更倾向于技巧性还是更倾向于幸运是件重要的事。如果通过大数据做出评估之后,发现这事需要运气的成分更大,不妨优雅地放弃。
能很好地匹配这个道理的,是我一直以来强聒不舍的考研择校经历。当时,中山大学新传专业双方向只招11人的数据,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很多人忽略了十月份时的推免名单,只看大致的招生计划,以至于心里完全对自己的目标院校没底。
然而当时“劝退”许多研友的数据,实际上在经过分析之后,昭示的是一个积极的答案——“考上此学校的机会今年变大了”。
总体的难度大是一方面,但是另外一方面经过分析得出的,机会相应增大也是事实。敢于往前走,义无反顾地去复试,一方面是对自己所拥有的实力的大致了解,另外一方面是清醒地通过分析录取数据和分析竞争对手的分数段后,了解到低分去复试并不是完全碰运气的一件事情。在排名27名,预计录取17名学生的情况下,如果要想靠综合成绩被录取就需要前进10名,于是乎最严峻的情况是初试考到第七名,而这并非是如击败竞争对手考到前三那么艰难。
初试排名靠后本就有发挥失常的因素在其中,在我自己的预判中,如果按照正常的水准考到前七名其实是一件有七八成把握的事情。于是在所有人来都是件碰运气的事情,在我自己的理解中成为了一件需要更多地靠技能才能取胜的事情。
这种理性分析后的结果,成为了支撑我一路走到最后的力量。虽然得到结果之后一度觉得不真实,也曾一度觉得自己大约是运气逆天才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今天看到了镜像世界的概念,突然觉得有些坦然。
成功这事,本就有技巧和运气共同参与的成分,真正有好运气固然重要,但是通过自己的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幸运要素的占比,也是技巧修炼的一部分。总之,实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有资格开始谈运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