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指导本意在于唤醒”——孙建峰。
孙老师提出的这一点,非常让我感到好奇,他说:“习作指导本意在于唤醒,首先是唤醒童趣”。唤醒童趣,比一味传授技巧更重要,童趣是可以唤醒的,唤醒童趣当属不易,但倾心倾情,则“不信东风唤不回”,“忽如一夜春风来”,使童趣被唤醒的美学表征:“千树万树梨花开”,是童趣被唤醒的诗意效果。
其次是唤醒童心,最不和谐的教学,莫过于游离童心,游离童心,教者的心与孩子的心则油水层隔。唤醒童心,第一位的是教者调整心态,回归童心。教者的童心一经回归,便可以和童心同步运行。
唤醒童心、童真、童趣,旨在守住习作教学的底线。习作教学的底线,是使得每个孩子不畏惧动笔,不讨厌习作,并善于用笔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旨在鼓励孩子自说自话。要摈弃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成人话,不能不鼓励孩子自说自话。
感悟:孙老师提出的这些重要的观点,我深有同感,好多学生现在说的话很多是成人化的语言,大话,空话,套话非常多,怎么改变这种现象?我也很苦恼,孩子们的作文之前,是指导好,还是不指导好呢?虽然,管建刚老师提出作文应重在“写后教”,也许,个人能力有限,也许嫌麻烦,在实际教学中,我总是,讲得多,让孩子们修改得少,就是这样,造成了好多孩子的文章大同小异,假话、套话、成人话特别多。这样就失去了童真童趣。那么怎么唤起孩子们的童真童趣呢?我想孙老师说的,作文指导要“瘦身”这一条,应该能够唤起孩子们的童心童趣童真。
作文指导要瘦身,即指导环节要简约。孙老师用他在教学中的一个事例,来解释怎样给作文指导“瘦身”的。他说:“一句话就能指点迷津一个动作,就能点石成金的一些理想境界”。
[教例]
“啪!”
上课伊始,我出其不意地将一块湿漉漉的抹布倏地掷在了黑板上,黑板上立时诞生了一朵“水花”,“水花”瞬时舞蹈为一幅“水画”,“水画”磁铁般强烈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的眼球。
望着惊奇不已的孩子们,我相机诱导:“此刻你们一定思绪翩翩,何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手写下来呢?"
三分钟,“一个动作”、“一种声音”、“一副表情”、“一句话”,最短的时间,最巧妙的手法,最瘦身的指导,成功地点击了孩子们的心灵鼠标,激活了孩子们丰盈的想象。
孙老师说作文指导的“瘦身”,首先意味着目标简洁,沧海洪流,只取一瓢。其次意味着“非指导性”,“非指导性”承认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作文课堂的,他们起码带来了平时课内外积累的一切;“非指导性”不排斥写作过程中技能技巧的相机传授,但是他更多的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情景的创设,强调此时此刻的情景直接进入学生的情感领域,成为学生写作的内驱力与催化剂,而不是单项的凭借一种理性的方式力图重新组织情感。再次意味着巧引慧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