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离家40公里的单位上班之后,我几乎很少乘坐公交车出门了。
周六,心血来潮乘了公交车来单位值班,路上遇见一件有点意思的小事,想和大家讲讲。
因为是跨区上班,所以我需要乘坐一趟长途公交,还需要中途换乘。为了确保有座位,也不需要走太远,我选择了在公交车经停的第四站上了车,在最后一排坐了下来。
小城市的公交,开得慢吞吞,冬天的暖气却很足,我摘下帽子围巾,倚靠在座椅上玩手机。毕竟还有39站,时间也还早。
周日的早晨,车上人不多,过道上没有站人。
公交车靠站停车时,上来一位穿着羽绒服的阿姨,刷了老年卡就往后面走过来。
恰巧我左边靠窗位置的一个大姐准备在下一站下车,阿姨便坐在了左边靠窗的座位上。
这时,阿姨发现座位下面有一个红色的无纺布袋子,便提醒大姐,问是不是她落下的。
大姐摇摇头说,“那个袋子我上来的时候就有了,可能是前面的人落下的。”
阿姨看了一眼里面的物品,说,“这是刚买的吧,这人咋这么粗心!”
大姐下车了,阿姨把袋子往里面推了推,便靠在座位上看手机里的养生视频。
大概过了两三站,阿姨也下车了,这时坐在那个位子上的,是一位年轻的小伙子。
小伙子上车之后一直在发微信,没有注意到脚边的袋子,等到了站,他也下车了。
公交车继续向前行驶,人渐渐多了起来。
出了城区,有一个规模不大的集市,在这一站上来了很多赶集的老年人。
一位穿着红色貂皮大衣,手上戴着金手镯的大妈和一位戴着貂皮帽子的大叔前后上车。
看上去大妈比大叔年轻不少,脚上穿的一双高筒靴也让她显得更加时髦。
大妈让大叔在投币箱旁边的位子坐下,她径直走到了车厢后部。坐在了地上放有红色无纺布袋子的座位上。
大妈刚刚坐下,便发现了这个袋子。她左右张望了一下,看似大家都没有在意这个袋子的存在。
这个位子前面的乘客换了又换,但座位后面的那个男生一直没换。
据我观察,在第一位发现这个丢失的袋子的大姐下车时,后面的男生也有注意到。
大妈没有询问任何人,便把袋子拉出来看了看里面的物品。
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来,里面的东西并非不值钱的物件。她又四处看了看,便把袋子重新放了回去。
公交车继续缓慢前行,出了城区经过几个村庄,很多人下了车,过道上再没有人站着了。
这时,大妈应该开始意识到,这个红色的无纺布袋子是没有主人的了。
于是,她便把袋子从靠窗的位置拉到了外面,和自己拎着的塑料袋放在了一起。
乘客丢失的红色无纺布袋子(黄色标记的)已经和大妈的东西放在了一起就在我用手机拍下照片的时候,大妈后面的男生应该也开始注意到大妈的举动了。他看向我,意味深长地笑了笑,又转过头去,偶尔看看大妈。
后面的几站几乎没人下车了,公交车司机依旧到站停靠,开门、关门,让这辆公交车缓慢行驶在路上,看得出来,大妈也显得有些焦躁。
她时不时地再看一下脚下的红色袋子,抬起头来摘掉帽子,用手背擦擦汗,捋了捋头发,公交车上暖气很足,但也不至于让乘客感到太热,不知大妈的汗水里是否有几分是紧张所致。
途径另一片集市,大妈开始自言自语道:“哎呦,这一片还挺热闹,人不少啊!”之后,她又左右张望,似乎是在看有没有人注意到她刚刚的一系列行为。
坐在车厢前半部的大叔昏昏欲睡,她想叫大叔,大叔也没有回应。她便继续保持着手握前面座椅靠背的姿势,正襟危坐,将腿放在外面,将红色袋子围住。
大妈一直保持这个姿势直到下车,她自己的物品放在了红色袋子里,貂皮帽子盖在袋子上过了大概一刻钟,公交车马上进入终点站前一站。大妈朝车厢前部的大爷喊道:“到了到了,准备下车了。”
大叔如梦初醒般坐起来,待车缓缓驶向站台,大叔慢慢悠悠从座位上起身走到门前。
大妈则迅速收拾东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走向车门。车还没有停稳,便大声对司机师傅说:“师傅,停车,下车,下车!”司机师傅不紧不慢地说了句:“还没到站呢!”
待车进站,后门开启,大妈迅速下车,直到站在站台上,才忽然想起身后的大叔,拉起大叔的胳膊就往车辆行驶的反方向走去。
拎走别人的失物一气呵成下车大妈顺手牵羊,拿走了一袋子看上去她还比较需要的别人的东西。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的内心倒是有了一点小小的波动。
从前面乘客及大妈的表现来看,这袋失物并非贵重物品,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废物。很有可能是谁刚买回来的日用品,也有可能是食物。
“貂皮”大妈从外表来看,并非生活拮据之人,但面对这一袋普普通通的东西,却仍然显得有些贪心。
前一阵网络流行油腻中年人,人们往往从一个人的外表来判断这个人的品味,却忘记了,最能反映一个人内在的,却是他的言行举止。
我们最擅长以貌取人,因为那样最便捷也最高效。而当“农民工乘公交有座位却不坐:我身上脏。”这样的新闻出现时,我们便会哑然,究竟何为真正的高贵,何为低贱呢?
曾火爆朋友圈,却迅速选择淡出公众视野的范雨素又回来了,在她接受媒体采访之后,在一篇《我还是范雨素》的文章中谈及阶层与平等。
范雨素说;“中产阶级有下滑的焦虑,农民没有那种焦虑感。中产天天辛苦努力,自己哄自己,觉得自己是迈上了一级台阶的人,天天怕自己掉下来。”她不认为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高贵,甚至认为脑力劳动改变命运是偏见,她认为,深到骨子里的高贵,是没有身份感。
范雨素作为中国千千万万的育儿嫂之一,作为一个单身母亲,用与自己身份极不相称的爱好和专长,用一个自由的灵魂,成为一个具有强烈矛盾对冲的非世俗意义上的成名者,不仅在于大众的猎奇心,更在于她已深刻烙印在性格中的洒脱与责任。
她不追求财富,用最辛苦的劳动换得生活的自给自足,不消费自我、炒作自我,不辞辛苦、不惧怕贫穷。
她没有身披裘皮,浑身金饰,不贪小便宜,因此,她的灵魂是自由且高贵的。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物质衡量成功,似乎那些住豪宅、开豪车的人都比别人勤奋,且比别人优秀,而我们往往忽视了物质之下,他们有着怎样的思维与性格。
我从来不认为哗众取宠、刻意讨好就代表人缘好,也从来不认为勾肩搭背、曲意逢迎就代表真友谊,甚至那些通过虚情假意刻意维护的好好先生们,也不见得背后不做一些龌龊之事。
我们没有上帝视角,很多时候看不清一张脸孔背后的真相。那么,就请不要暗自揣度,将不予同流视为清高孤傲,将独来独往视为孤僻隔绝。
只有这样,才会活得更加清醒,才不至坠于污泥之中,丢失了本真与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