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曹操平时一副老奸巨猾的样子,打仗可是一把好手。南征北战,搞定了袁绍兄弟,收拾了吕布,还把刘表给降了,马超也没逃过他的手掌心。可以说,他在文韬武略上真是个行家里手,一时无两。
但说到生儿子,这位曹孟德也是挺能干的。数一数脚趾头,他一生竟然有25个儿子!你说惊不惊人?在这一大堆儿子里,也不乏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可你瞧,曹操偏偏还叹息,生儿子得像孙权那样。这是为啥呢?
咱们这就来聊聊曹家的五个“小霸王”和那位江东小霸王孙权。
先说曹家的五位少爷。长子曹昂,聪明过人,勇猛果敢,爹地曹操对他可是宠爱有加。但命运弄人,这位少爷在建安二年跟随父亲出征,遭遇张绣突袭,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不已。
曹操的嫡长子,也就是后来的魏文帝曹丕,这位是文武双全的典型。不仅博学多才,而且射箭骑马也是一把好手。最终他在家族继承战中击败了弟弟曹植,稳稳当上了魏王。
再说曹彰,这位爱武不爱文,可谓武力值爆表,但在智谋上就略逊一筹。这种硬汉形象,在那个乱世中也是颇有市场的。
曹植,啊,这可是个文才横溢的才子,诗文写得风生水起,可惜性格狂放,最后的世子之争也没能胜出。输了之后,他就专心于文学创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最后的曹冲,聪明绝顶,可谓“童年版的智慧象征”。他的故事“曹冲称象”广为流传。不幸的是,这位小神童年仅13岁就撒手人寰,真是令人扼腕。
再来看看孙权,这位江东小霸王可真不简单。才18岁,就接过了哥哥孙策的江东大业。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朝局不稳,情况可谓危机四伏。可这位年轻的霸王却能沉着应对,对外联合周瑜对抗敌人,对内稳定人心,发展经济。可以说,孙权不仅继承了兄长的遗志,而且还把江东的基业发扬光大,成为了一个堪称典范的接班人。
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让曹老爷子的头疼问题。
先说性格,曹操这位“奸雄”,多疑又刚愎,这在他的时代可是个大问题。一生中,背叛和密谋比比皆是,董承、张邈、张绣、耿纪这些人,都在曹操背后搞小动作。结果呢?曹操变得更加多疑,几乎变成了“不信任任何人”的典型。
再来看看他的将领。曹操手下猛将如云,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典韦、许褚这些,一个个都是大名鼎鼎的虎将。但问题来了,这些人虽然个个勇猛,可在指挥大规模集团军战斗、独立作战上,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他们更多的是执行曹操的命令,而不是自己独立作战。
再说曹操的谋士团队,荀彧、郭嘉、陈群,这些都是一时之选。他们的智谋确实非凡,但也都是活在曹操的阴影下。他们能提出好的策略,但却很难像诸葛亮那样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一旦曹操不在,他们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所以,曹操的真正问题在于,他太强势了。这种强势让他的将领和谋士都只能在他的框架内活动。他们或许能在曹操的领导下大放异彩,但一旦没有了曹操,就显得力不从心。这就是曹操的悲哀,他一生都在为自己的强势和多疑买单,而这也正是他为什么会有“生儿子要像孙仲谋”的感慨。在他看来,一个能独当一面,能统领群雄的接班人,恐怕是他所梦寐以求的。
曹家的将领虽然勇猛,但多半是在曹操的指挥下作战,缺少独立指挥大局的能力。曹操亲征,就担心后方无人守护;不亲征,又担心前线无人能独当一面。这对曹操来说,简直是左右为难。
所以,当曹操遇到关羽时,为什么会如此欣赏,甚至想收为己用,就不难理解了。在曹操看来,关羽不仅勇武,更重要的是,他具备那种忠诚和独当一面的帅才。这正是曹操所缺少的。关羽的这些特质,在曹操眼里简直就是难得的宝贵财富。可惜关羽最终还是选择了刘备,没能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
我们回头再看看曹老爷子的心头事儿。
曹操由于多疑又喜欢掌控一切,是个“不把事情握在手里就睡不着觉”的类型。这性格,可不是那么好伺候的。你想啊,他手下的将领、谋士虽然个个能力出众,但都被曹操紧紧控制着,他们哪敢随意发挥?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曹操没法真正放权给他人。
回到曹操的儿子们。他其实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独立坐镇大本营,替他分忧解难的强势儿子。可惜,命运弄人,那些最有可能扛起这个重任的儿子们,比如曹昂、曹冲,都英年早逝,让曹操的这个愿望落空。
剩下的那些儿子呢?曹彰虽然勇猛,但缺少谋略,不能独当一面;曹植才华横溢,性格却狂放不羁,靠不住;至于曹丕,虽然有些谋略,但过于谨慎小心,缺乏强势和果决。这些儿子,都不是曹操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
再看看孙权,这位小霸王可真是一个出色的继承者。他不仅继承了兄长孙策的基业,还将江东治理得井井有条,显然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曹操到了该选接班人的年纪,却发现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都不够理想。这可让他着急啊,总担心自己一旦去世,这帮儿子能不能接过大业,守住基业,继续征服天下。看看孙权,又能打又能管的,曹操心里那个羡慕啊,多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完美的继承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