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卡学习的利弊
昨天阅读的主题是关于学习打卡到底好不好(相关链接:《学习力75 | 打卡是个学习好方法吗?》)。从结论上看,不太好,会导致动力扭曲、效能低下。但这是不是意味着打卡一无是处呢?也不是。很多时候打卡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确实能助推我们持续行动,形成行动惯性,这也是很多人对打卡爱不释手的原因。但我们切不可完全依赖打卡,否则很容易陷入认知陷阱。
二、打卡学习的改进策略
那如何避免打卡的弊端,同时又能享受其带来的好处呢?这里有两个小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化解学习打卡的弊端。
第一个小方法是:用记录代替打卡。
每次学习后只做行动记录,不展示打卡,把学习过程记下来,这样既可以看自己的学习轨迹,也方便每周复盘。看上去记录和打卡差不多,但这样做没有打卡的压力,可以让我们更关注学习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当然,也不用担心没打卡会懈怠,毕竟大家都想变得更好,谁不愿意每次都比上次做得好呢?只要专注学习成长活动本身,体会其中的乐趣,就能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个技巧是:设下限,不设上限。
比如原来打卡每天要背20个单词,这是任务上限,假设这不容易做到,任务一完成你就会松一口气。现在把任务调成背5个单词,这是个容易达成的下限。这样做的好处是完成任务毫无压力,刚好进入学习状态,精力旺盛,就愿意继续学下去。多学一个单词都是额外收获,心态完全不同,容易沉浸学习,不会老想着什么时候完成任务。这种策略的智慧之处是规避了任务闭合需求,只要觉得有意思,就可以一直学下去。
三、如何改进教学以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那么,综合前面对学习打卡的利弊与策略分析,从老师的角度,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专注于学习过程而非结果,鼓励他们记录下自己的学习轨迹,看到自己的进步。
其次,设定学习的下限,确保每个学生能完成任务,然后再鼓励他们继续挑战自我。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树立持久而稳定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持久而有效地学习。
因此,教师应该去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策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学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