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武禹襄关于太极拳论

武禹襄关于太极拳论

作者: 金香书院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07:28 被阅读0次

1、简介2、十三势行功要解3、太极拳解4、太极拳论要解5、十三势说略6、四字密诀7、打手撒放8、身法八要

1.简介:武禹襄〈1812∼1880〉河北永年人,初学同乡杨露禅大架动作,后慕名至陈家沟,求长兴公教长拳,因其年岁已高〈80余岁〉,不再传拳,其子耕耘走镖山东,不在身边。但见他求学心切,便将其介绍给陈氏同族十五世陈清萍。陈清萍的拳架小而紧凑,加圈缠丝,是陈氏小架拳派的支流。武禹襄学拳很下功夫,潜心专练。在杨氏大架和陈氏小架的基础上演变成为现在的武氏太极拳。

后传其甥李亦畬(1832∼1892),李再传郝为真(1849∼1920),郝传其子月如、少如。月如以教拳为业,武氏太极拳始在外传。其特点,动作轻灵,步法敏捷,紧凑缠绵。 

2.十三势行功要解:以心行气务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须留意」也。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也。

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静气腾然”也。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间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

以气运身,务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

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3.太极拳解: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

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 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黏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

精绅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黏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能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临渊,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鹘,神似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黏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 

4.太极拳论要解: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背,敛人脊骨。要静,内固精袖,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末展,劲断意不断。

5.十三势说略: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继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

凡此皆是意,不是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有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

6.四字秘诀:敷:敷者,运气于己身,敷布彼劲之上,使不得动也。

盖:盖者,以气盖彼来处也。

对:对者,以气对彼来处,认定准头而去也。 

吞:吞者,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此四字无形无声,非懂劲后,练到极精地位者,不能知全。是以气言,能直养其气而无害,始能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矣! 

7.打手撒放:掤 业 噫 咳 呼 吭 呵 哈

上平声 入声 上声 入声 上声 

8.身法八要: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一:护肫--肫音谆,禽类的胃,此处借指人体的大腹部位。

即随时以手或小臂保护这一部位。

注二:裆--原字为肉字旁,因计算机打不出,暂以衣字旁裆代替。 

刀法、枪法,务要身法不散,讲究根劲

相关文章

  • 武禹襄关于太极拳论

    1、简介2、十三势行功要解3、太极拳解4、太极拳论要解5、十三势说略6、四字密诀7、打手撒放8、身法八要 1.简介...

  • 太极拳论-武禹襄

    太极拳经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

  • 五字诀

    由武式太极拳的第二代传人李经纶从母舅武禹襄学太极拳,身体力行者二三十年,仿武禹襄总结经验体会之法,随时记录,黏贴于...

  • 太极拳论

    拳名发展 太极拳名称始见于清乾隆年间武禹襄太极拳谱第一篇之太极拳论,武称作者是王宗岳。王宗岳生平不可考,他的长拳只...

  • 武禹襄和他的武式太极拳

    很少人知道武禹襄是谁,一如很少人知道世间还有一门太极拳名曰“武式”。 武式太极拳动作小巧,双手摆动时,往中不划过胸...

  • 太極拳解

    太极拳解 武禹襄 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

  • 广府一日游之武家大院

    昨日驾车去游了广府,第1个景点就是武家大院。金中原卡上,有免费旅游的景点武禹襄故居,我以为就是武家大院,结果不是,...

  • 陈氏太极拳之:原生态陈氏拳术遇到的尴尬事

    作者/李通国 太极拳由杨露禅在北京传播后开始为大众所知晓,杨家太极拳样式就成为大家心目中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由武禹...

  • 明师真的出高徒之武禹襄

    很多老话说的都有道理,但不见得全对。 比如这句~名师出高徒。 愚以为要满足三个条件。自己先是明师,名气和实力要匹配...

  • 效率要从基础找(48)

    武禹襄前辈是个地主,地主这个词以前应该是个中性词,感觉还中性偏褒一点,不过我朝建立以后,这个词绝对是个贬义词了。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禹襄关于太极拳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kd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