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小说技巧

作者: 艺不惊人死不休 | 来源:发表于2021-01-24 18:46 被阅读0次

    干货来源于“小说课”,摘录并加入自己的理解,方便收藏分析,继续学习高级小说技巧。

    这一课的题目叫做:真相从来不等于正义。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小说中的角色为什么都一致愿意选择并相信一个错误的推断(或答案)?

    回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

    陪审团是由12个人组成的,而车上有12名乘客,雷切特也被戳了12刀......我想象有一个自封的12人陪审团宣判了他的死刑,并且出于情况需要,自己充当了执行人。

    自己充当了执行人?并且是出于情况的需要?这一下子就吊起了读者的胃口。

    让我们再具体看一下故事的梗概:

    一辆开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火车,中途遭遇大风雪,午夜12点左右,陷入雪堆动弹不得。没多久,火车上就发生了凶杀案。

    因为大风雪的缘故,凶手无处可逃,只能假扮成一般乘客,藏身在火车上,也就是变形的密室杀人案件。

    此时,神探波洛正好在火车上。看到死者之后,他吓了一跳,因为死者前一天才来请波洛当他的保镖(显然知道自己有生命危险),但被波洛一口拒绝,原因非常有意思:因为他不喜欢死者的“长相”(暗示死者是个恶徒)。

    波洛仔细检查伤口,死者身中12刀,从刀伤推断,凶手看似男人又像女人,既是左撇子同时也是右撇子,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凶手居然同时拥有强壮和温柔的矛盾特质。

    针对乘客逐一问案,交叉对比之后,神探波洛史无前例地找到两个可能答案。

    “这个案子有两种可能解答”他对所有乘客说,“我准备把两种答案都摆在你们面前,请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医生来判断哪一个答案正确。那么第一个解答...”

    “简单来说,凶手是死者的仇人,目前已经逃走,不在火车上......‘’(一连串不合理解释)

    听完第一个解释,医生康斯坦丁朝桌上重重一敲:“不,不,不对!这样的解释站不住脚,很多细节上有漏洞。”

    波洛笑了笑:“我知道,但是请不要轻率放弃第一个答案,说不定待会儿你还会同意它呢。”

    随后波洛说出第二个解答(也就是事实真相):原来死者其实是凶恶的绑匪,他绑架并杀害了阿姆斯特朗上校的三岁女儿,害他家破人亡(怀有身孕的妻子因伤心而流产,随后病重身亡。最后,阿姆斯特朗上校心碎自杀),但犯下撕票案的凶手却被法院宣判无罪。

    司法不公不义,逼得阿姆斯特朗一家人的亲友团,一共12个人,决定靠自己的力量,联手执行正义,所以死者身上才会有12处伤口。

    事情真相说完以后,波洛又问:“布克先生,你是公司董事,你说怎么办?”

    布克先生的眼神来来回回转啊转(像极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的小说家x),最后说:“波洛先生,依我看,你提出的第一个答案才是正确的。我建议等警察来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们第一个答案。你同意吗,医生?”

    刚才强烈否定第一个答案的康斯坦丁医生说:“当然同意。至于医学上的证据,我想...我可以提出一两点‘异想天开’的意见。”

    表面上,作者没有告诉我们答案,但就像冰山一样,只要看见浮在水面上的八分之一,就有办法推得水面下的八分之七。

    至于布克先生和康斯坦丁医生何于一致选择错误答案,因为:

    “真相”并不等于“正义”。

    在这一起谋杀案里,值得同情的是凶手,而不是死者。(我突然想起以前玩过的游戏剧情“马克思佩恩”)

    因为同情,因为正义,于是他们选择“相信”错误的答案,唯有如此,才能保护这12个不幸的“凶手”。

    表面上,有点像“薛定谔式小说”——真相被封在密闭的盒子里,但读者还是可以从细节入手,从“转动的眼神、从一致改变先前观点选择错误答案等细节里”,找到小说作者藏在内心深处不愿意透露给读者的秘密。

    不禁想到一句话:好奇就对了,满足就错了。

    此为高级。

    题外话:小说进阶内化的重要技巧:勤阅读、苦阅读、广阅读,然后别嫌累,烂笔头摘录(既摘小说精彩描写段落、金句、用词,也摘方法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吸收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析《东方快车谋杀案》里的小说技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km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