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964》为例谈散文的赏析与写作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8-17 13:04 被阅读0次

    01

    散文是写作的基本功,最见功底。它能让人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

    学会赏析对写作大有益处。

    一般我们读完一篇文章,能留下记忆的就是:

    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写的怎么样?和别人聊天也多从这个角度谈起。许多人读了许多书还是不会写文章,大多都是阅读流于这一层面。

    但是对于会读文章的读者来说,如果你发现一篇好文章,必须去探究文章是怎么写的,这样才能有所提高: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你要重读第二遍第三遍,然后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1.这篇文章的行文结构是什么?就是从文章中你还原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我不知道大家写文章是否列提纲,我觉得这个提纲就是写作思路,是必须的,有了这个提纲写起文章来才不至于信马游缰,也不至于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

    2.关注细节描写。细节是散文的精魂,有了细节才能拉着读者入境。

    3.关注情理的阐发。最深的情都是压着写的;最真的理都是水到渠成的

    02

    以龙应台的散文《1964》为例来看如何赏析:

    龙应台是1952年出生,1964年她12岁,小学毕业,这篇文章写的是自己在毕业44年后参加一场小学同学聚会。

    作为读者,我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也常会有同学聚会,如果让我来写这篇文章,我会怎么写呢?

    如果是我,我会写12岁时的记忆,56岁再见时的快乐,从过去写到现在。龙应台也是这样写的,但是我敢肯定如果我写出来和龙应台相差的不是一个档次,为什么呢?大家都是从过去写到现在,为什么她就写得高明呢?

    ——一月写到十二月,都是有历史印记的一些事。这是人与时代的联系。也是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写完人与时代,龙应台写人与自然。这是一段景物描写,读散文的时候要特别会玩赏景物描写,具体方法如下:

    野溪、热带植物、莓果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带给人原始的自然的感觉。莓果的香甜气息,这是味觉描写;莫名的幸福感,这是感觉;溪水清澈,透明的虾、黑黝黝的蝌蚪,羽毛艳丽的大鸟这是视觉描写;蝉声鸣起,这是听觉——龙应台把感官全部调动起来了。

    另外,大家再关注最后一句:蝉,开始鸣起。这个句式写得特别好。如果说:蝉在树间鸣叫,就达不到这种效果,因为我描述的是一种状态;但是,蝉,开始鸣起——就好像蝉是有灵魂能支配自己行动的物体一样,它能配合花的盛开,能配合孩子的到来,一切都是和谐的气息。

    这段写景文字很见功底。

    ——接下来龙应台就从校外走进课堂了,写国文老师如何讲课,我们的座右铭。

    至此为止,龙应台把12岁的少年记忆写完了——分别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三个角度来谈的。或者说是社会、校外、校内逐步缩进的。

    这是文章的前一部分,再看今天五十六岁的龙应台在参加同学聚会时写了什么:

    五十六岁的我们,围着餐桌而坐,一一站起来自我介绍,因为不介绍,就认不出谁是谁。我们的眼睛暗了,头发白了,密密的皱纹自额头拉到嘴角;从十二岁到五十六岁,中间发生了什么?

    ——这是写外貌的改变,时间的流逝让人惊心动魄,谁都躲不过时光,到了六十岁,大家都一样。

    如果,在我们十二岁那一年,窗外同样有火红烧天的凤凰花,溪里照样是鱼虾戏水于潺潺之间,野蛇沿着热带长青藤缓慢爬行,然后趴到石块上晒太阳,如果,我们有这么一个灵魂很老的人,坐在讲台上,用和煦平静的声音跟我们这么说:

    ——同样有,照样是,就让人回到了过去,这写的是物是。但是接下来写的就是人非了。

    「孩子们,今天十二岁的你们,在四十年之后,如果再度相聚,你们会发现,在你们五十个人之中,会有两个人患重度忧郁症,两个人因病或意外死亡,五个人还在为每天的温饱困难挣扎,三分之一的人觉得自己婚姻不很美满,一个人会因而自杀,两个人患了癌症。……

    好,这段文字一出来,整篇文章的境界就出来了:

    理想与现实的反差

    不同人生的反差

    物是人非之感

    时光的残酷、岁月无情至斯

    都在命运这节课面前,一览无余。龙应台没有一丝一毫的煽情,她是在压着写自己感情的,但是无限的感慨都在文字的背后展示出来。

    我们发现,龙应台的后半部分是和前半部分呼应着写的,还是那样的风景、还是老师在上课,虚实交映,时空交错,物是人非之感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了。

    ——这种写作技巧用心体会,也是能够习得的。

    比如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本来是欢乐的场景,他开篇就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物是人非之感吧?再比如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前半句是欢乐的场景,后半句是流浪江湖的感受。

    一篇文章是这样精读的,其他文章也是类似。读的多了,思考的多,积累多了,写文章的水平一定会有提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1964》为例谈散文的赏析与写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nb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