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昨晚去观影——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最大的感触是,活在当下,正视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爱好,并尽力而为,取悦自己。
世上有许多“大家”,都是命运多舛中瓦片翻身。这由性格使然,同时也是双刃剑。
你固执、坚毅,一条道走到黑,也最终会择一业,为终身,匠心坚守几十载。慢慢磨练、有恒心之人,必能在某个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建树。这是上天给予这些人丰厚的回馈。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志者事竟成。
然而也有许多芸芸众生,是依附在历史潮流中,逆来顺受,不明方向,无法预测未来走势,他们注定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标记,但大多数都将庸庸碌碌过此一生。
如何在琐碎的日常中陶冶性情、培养爱好、成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有时候不完全取决于教育程度,而更多的是家庭教育及个人修为。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历经千帆后,我终于能正视自己的内心和真实欲望。我的确是偏爱那些内心柔软、善良、平和、有爱心的那类人。
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前半生之重要,是其他任何经历无法比拟的。
因原生家庭环境的相似和青春期时遭遇的一切际遇雷同,会造就我和这样的朋友产生惺惺相惜之感。
仿佛遇到世界上另一个自己。这本就是十分幸运的安排。
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年少时就因为各种原因而奔走异乡,有些是为了心中的梦想,有些是为了生存谋生。
至始至终,他们都未曾预料这样的背井离乡,一别就是二十载。
他们经常向我感慨道:“在这里,心里时常牵挂家。但真的探亲回家,又急着想回城。”或许是此地的人文环境、开明奔放的氛围让他们发现原乡并不一定是归途。
我们时常讲起——叶落归根,这样的话题。然而我的朋友却告诉我,如今年近五旬的他希望退休后可以则一江南水乡养老,而不是真的回到小县城。
习惯了先进而便捷的生活方式,在此地亦可以施展人生抱负,拥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而家乡的人和事,就会显得越来越局促和狭隘。没有足够的话题可聊,没有开放式的谈论,这样就会体察到乏善可陈的枯燥和乏味。
而内心充满激情的人,是很难忍受一成不变和墨守成规的状态的。
因此朋友调侃每次回家最多住七天,超过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必须回到此地才行。而每次回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和我们分享回家的一些趣事和所见所闻,以及越发真实地承认无法回到那个出生地去长久生活。
越是离家早的少年郎,当你的三观尚未固定形成,你所接受的教育和社会经验会慢慢沉淀,最终让你正视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和心灵归宿之所在。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翩翩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