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下感受性暗示,多用肢体亲密接触(肢体暗示),让智力型人多感受潜意识层面的事物,如音乐、艺术,都有助于调动智力型人的情绪情感部分。
2.躯体表达型人,顾名思义,行动在先,思想活动、情绪心态都会更多地体现在躯体动作上。从心理学讲,躯体表达型人是通过躯体保护情绪,不高兴了就要通过躯体发泄出来。这种类型的孩子大多活泼外向甚至有点自恋,特别喜欢表达,有点人来疯,肢体动作多,渴望全方位吸引别人注意,对于他们来说,别人注意自己就是喜欢自己。这类孩子经常想什么说什么,有时候也爱闹爱打人。
情绪控制型人则是通过情绪保护躯体,因此这类孩子相对文静,像个“小大人”,他们更多地喜欢通过语言交流而不是身体交流,有时候身体动作会比较僵化紧张。他们做事会先思考,越多人关注他们会使他们越紧张,在成绩好的学生里情绪控制型的人更多。
3.著名的心理学家温尼柯特曾经提出“六十分父母”的概念,意思是让父母千万不要做到尽善尽美,不完美的父母其实就是最完美的状态,给孩子空间让他成长,就如同他刚刚呱呱落地,被你抱在怀里,他哇哇哭着,你并没有赶紧捂住他的嘴巴,而只是充满爱意地看着他一样。
今晚的阅读最大的收获是关于冥想的。
最近几天也一直在做冥想,每天早晨起床后做10分钟关于耐心的冥想。
做了冥想后,能明显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的情绪好了许多。再加上最近一直都有运动,情绪比之前好了很多。
今晚看了作者关门做的一个关于提升孩子注意力的研究,主要通过舒尔特方格和冥想两种方式,效果是很不错的。
我想,孩子也应该冥想,在每天日常生活中,保养好自己的大脑,守护好自己的健康,是非常好的方式。
所以,从明天开始,除了带着孩子们运动外,每天再带孩子们一起冥想一下。
每次读书,并不是读完了就可以,最好能找到书中的一些亮点,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的,阅读-思考-实践,形成一个闭环。
这是让自己和家人最好的成长方式。所以每次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思考一下有哪些是可以实践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