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

作者: 猫猫姐姐玉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2-14 13:36 被阅读0次

          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以“修养为根本”,是其敏锐地通过体悟把握儒学、佛教、道家思想精髓的结果。黄庭坚重视从传统的儒学经典中获取存养来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因而他作了“阅世行将老斵轮,那能不朽见仍云。岁中日月又除尽,圣处工夫无半分。”(《次韵郭右曹》),以表达他对儒者所提倡的修身、事功等主张的践行;他的创作也源自佛学追求,作“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丝声谁道不如竹,我已忘言得真性。”(《听崇德君鼓琴》),认为“胸次释言,而闻者亦有所劝勉”(《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其创作还得力于对道家学说的体悟,“看着庄周枯槁,化为蝴蝶翾轻。人见穿花入柳,谁知有体无情。”(《次韵石七六言七首》)是他感悟到了“有体无情”的妙义。

          黄庭坚认为“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争于庭,怨忿垢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书王之载》(朐山杂咏)后),因而他的诗作多“为文时理性控制”且“负载社会责任感”。他的诗歌向我们展现了“衣冠汉仪民父子,吏曹扰之至如此。穷乡有米无食盐,今日有田无米食。但愿官清不爱钱,长养儿孙任驱使。”(《上大蒙笼》)与“山农惊长吏,出拜家骚骚。借问淡食民,祖孙甘餔糟。赖官得盐吃。正苦无钱刀。”(《劳坑入前城》)的民生疾苦,表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

          在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中,讲究诗歌的语言技巧,学习韩愈、杜甫的“无一字无来处”,又向禅宗“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技巧学习。“点铁成金”是指借用前人的语言材料,根据自己的构思重新组织,为我所用,“夺胎”指的是利用别人的语言材料、构思经验,注入新的意蕴;“换骨”则是利用前人的语意、诗意重新组织,使诗意生新。如其“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师杜甫之“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甫恼赏花无人做伴,黄庭坚则恼赏花太久,寂寞难受;又如“王侯须若缘坡竹,哦诗清风起空谷。”(《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师王褒之“离离若缘坡之竹”(《僮约》),黄庭坚用空谷的清风形容王炳之的大胡子,使之又有了新的韵味;再如其“公诗如美色,未嫁已倾城”师李延年之“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佳人歌》),另有一番雅趣。

          这便是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江西诗派中的翘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庭坚的诗歌创作风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mc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