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三皈五戒

三皈五戒

作者: 味禅 | 来源:发表于2020-02-23 15:44 被阅读0次

在中国首次的传戒,是曹魏嘉平中期,由来自中印度的昙柯迦罗尊者所进行。他见着我国当时的僧众,只是剃除须发,身穿缦衣,而没有律法的行持,深以为虑,誓弘律法。但因种种障碍,徒劳二十一年。在魏少帝二年,才能达成心愿,并亲自译出《僧祇戒本》一卷,以作课本。创立以十大僧人传戒本之先例,此为我国授受戒法之始。


佛陀所制的戒律,是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妙药。戒规是对出家的四众弟子制定的,其实在家的二众弟子,同样是应该遵守的。但在受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宝,为佛众弟子,积累善根,走向佛道。皈依后进一步受持五戒,为入道的根本行门,有了五戒,打下成佛初步的基础。


三皈                                                                      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凡信仰佛教者,当佛弟子,受了三皈依法,才算 是一个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才可称佛门的三宝弟子,在今后的修行道路上以佛法僧三宝为师。佛,是天中之王,圣中之圣,三界导师。法,是经律论三藏,戒定慧三学法,能令众生,转凡成圣。僧,是如法修持,以戒为师,弘宗演教。


五戒                                                                      佛教的五戒,是在家的二众弟子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杀,盗,淫,妄四条戒法称为性戒,以其本性是恶的缘故。五是酒戒,酒本无善恶,但它却能让人乱性,心神糊涂,就会做出种种不合理的事情,故称为遮恶。


这五戒是所有的佛教信徒都应守之道德。都要严格受持,清净勿犯,主要原因是这五条如果修行人不加制止,不加断除,任意去做,那么一定依因感果,一生又一生,一劫又一劫的难有超生离苦之路。


我们在这世界上发心修行,助道缘少,障道缘多。难进易退,时上时下。就如同水稻被风一吹,或东或西,随风所转。入佛门者,应该永远不忘,自己最初所发的不退的一念菩提心,才能持久修去。


相关文章

  • 梦想还在那里 只是换条路走

    2012年九月十九在苏州灵岩山受三皈依,次年持五戒。当我双手捧着三皈五戒证,热泪滚滚,一种归属感,一种使命和责任感...

  • 皈   依

    皈依了你就赚大了, 不信你看! 三皈和五戒是一回事吗? 1、什么是三皈依? 答: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 三皈五戒

    在中国首次的传戒,是曹魏嘉平中期,由来自中印度的昙柯迦罗尊者所进行。他见着我国当时的僧众,只是剃除须发,身穿缦衣,...

  • 道教常识三

    21、问:何谓三皈五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

  • 道教常识三

    21、问:何谓三皈五戒? :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邪淫,四戒妄语,五戒荤酒。 身不染杀盗邪淫,将升入欲界十八天,...

  • 是非以不辨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

    今日公众号发布: 师嘱群内弟子每天诵“三皈五戒” 师言: 皈依和五戒是学佛的第一基础,为什么要规定群里的道友每天早...

  • 水浒传

    好词:恭维 发迹 皮肉之苦 战战兢兢 三皈五戒 莫名其妙 无缘无故 喃喃咄咄 敷衍 踉踉跄跄 ...

  • 三皈五戒的意义

    戒杀是五戒中的第一戒。【图片】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

  • 劝善进德22 良医定得善报

    学佛之人,于三皈,五戒,十善诸义,既已明了,当竭力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尤当注意者,任作...

  • 佛学基础词汇,赶快收藏了!

    1、三宝:佛、法、僧(与自性三宝:觉、正、净相应);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五戒:不杀生、不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皈五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mjq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