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首次的传戒,是曹魏嘉平中期,由来自中印度的昙柯迦罗尊者所进行。他见着我国当时的僧众,只是剃除须发,身穿缦衣,而没有律法的行持,深以为虑,誓弘律法。但因种种障碍,徒劳二十一年。在魏少帝二年,才能达成心愿,并亲自译出《僧祇戒本》一卷,以作课本。创立以十大僧人传戒本之先例,此为我国授受戒法之始。
佛陀所制的戒律,是为了教导弟子如律受持,是约束心身,断恶行善的妙药。戒规是对出家的四众弟子制定的,其实在家的二众弟子,同样是应该遵守的。但在受戒之前,一定要先受三皈法,就是皈依三宝,为佛众弟子,积累善根,走向佛道。皈依后进一步受持五戒,为入道的根本行门,有了五戒,打下成佛初步的基础。
三皈 皈是皈向。依是依靠。三皈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凡信仰佛教者,当佛弟子,受了三皈依法,才算 是一个真正皈依佛教的信徒,才可称佛门的三宝弟子,在今后的修行道路上以佛法僧三宝为师。佛,是天中之王,圣中之圣,三界导师。法,是经律论三藏,戒定慧三学法,能令众生,转凡成圣。僧,是如法修持,以戒为师,弘宗演教。
五戒 佛教的五戒,是在家的二众弟子的受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杀,盗,淫,妄四条戒法称为性戒,以其本性是恶的缘故。五是酒戒,酒本无善恶,但它却能让人乱性,心神糊涂,就会做出种种不合理的事情,故称为遮恶。
这五戒是所有的佛教信徒都应守之道德。都要严格受持,清净勿犯,主要原因是这五条如果修行人不加制止,不加断除,任意去做,那么一定依因感果,一生又一生,一劫又一劫的难有超生离苦之路。
我们在这世界上发心修行,助道缘少,障道缘多。难进易退,时上时下。就如同水稻被风一吹,或东或西,随风所转。入佛门者,应该永远不忘,自己最初所发的不退的一念菩提心,才能持久修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