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习感悟:把“最想给的好东西”限制了孩子。

学习感悟:把“最想给的好东西”限制了孩子。

作者: 半个你 | 来源:发表于2021-11-14 20:02 被阅读0次

北京华师附中幼儿园胡华在11月11日直播了一场育儿“真经”,不可复制的真经,为什这么说呢?

因为没有演讲稿,没有多丰富的PPT,有的是胡华老师的随机大脑思考及经验之谈。

开篇的:

1.儿童世界--是什么?

心理学视角下的儿童:是一个不完善的,处在不断学习中的个体。

胡老师以她本身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来向我们阐述,在幼儿园我们教师更多是辅助幼儿,让幼儿自由创造主导游戏过程,借大自然的馈赠而让幼儿融入进去,创造现有条件让幼儿进行“涂鸦”。

在视频中胡老师园里带领幼儿亲身体验颜色多彩的枫叶嬉戏,拼搭……

在雪地里玩自己纺织的布娃娃,和娃娃玩各种各样的爬山、过隧道、滑滑梯、搭建木桥和娃娃当家……

体现的是孩们真心欢喜的笑脸,收获的是幼儿们满满成就感和自信心。

社会学视野下的儿童:童年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儿童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的贡献。

在园开展的主题制作搭建的创景,看到的是幼儿和家长一起的协同合作,创造出一个一个缩小版的真实生活中的场景,比如纸盒城堡、娱乐场所、建筑物等等“超大”搭建物。

在自种桑树成熟之季,品尝大自然的美妙,顺手制作出一幅幅桑葚紫荆艺术图。

哲学视角下的儿童:“享用”是一个哲学概念,也是一种人的存在方式。享用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投入到值得享用的生活对象之中的具身体验行动。

儿童的快乐就是

儿童是生活的享用者--反映的是儿童在生活中、游戏中的一种精神状态。

我们确信,儿童是通过“享用世界”的丰富意义学习与成长的。

儿童在复杂的生活情境中,需要沉浸在其中的某一个状态里,以获得丰富的精神性的学习与成长资源。

然而我们成人常常把儿童变成学习者、受教育者、游戏者,却很少把儿童看作是生活的“享用者”

以大人的世界来思考孩子,把“最想给的好东西”限制孩子。

现在的学习概念,常常把儿童看作学习工具,把学习自身看作获得某种工具性知识或者手段性知识的过程。这种学习本身--不管是深度学习,还是有效学习,都只是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或者是教育技术意义上的学习,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上的学习。

儿童不仅仅是学习者,更重要的是一个生活者,是一个享用者。学习不是一个特定的心理活动,而是一个意义生存活动、精神生存活动......享用其实也表现了儿童的主体性在场和创造性参与,它是以主体的姿态获取教育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以主体的姿态投人到与教育的融合之中。

胡老师写的《从生活到生活化》一本书主要是她从2005至今的的育儿思考,主要是给孩子童年留白

为什么是留白呢?我们不需要给他们完完整整的东西,需要留点空间让他们去创造,去协商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说比做让他们更能体会和记忆深刻。

说到做教师和如何选择好教师,看他是否能耐心等待和倾听幼儿的心声。

做一个有意义的有使命感的教师。

有情感的教育才有温度、有力量

只有投入教育情感,才能获得幸福的体验只有情感才能带来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育的情感让我们不再像工作机器,更像是一个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感悟:把“最想给的好东西”限制了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mx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