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色二法譬如水与波,就是水啊跟波浪一样,水作本性(空),水呢就好比是本性,把它当成空,波为物相(色),波就是物体之现象、动相,就当成色,因为它动起了。波起时则不见水之透明,波起的时候,水的透明就看不到了,水底下的鱼也看不到了,着色时则不见本来面目,我们着色的时候呢,就是把自己的幻相境界一执着的时候,本来面目马上就没有了。但是反转过来,波起动的时候,水同样还是水,它没有变的,因此着色的时候呢,同样本来面目也没有变。故知波与水本来一体无二,空色之道,亦复如是,所以菩萨告之空即是色,所以说我们执着幻有,当凡夫的时候我们本来面目从来没有、同样没有破坏的,同样存在的,只能说是执着了,是以凡夫心识分别,六根、五蕴在互用,因此本来面目才不能呈现的。能悟此理,则知观空非空不住色。如果能悟到这个理以后啊,尤为十分重要的精辟,叫做“观空非空不住色”,观空啊,不是的执着于空境的意念,不住色,就是不执着色。“ 见色非色不落空”,见色就不是色,本身是空,但是不着其空,因此叫不落空。空色不异是明道,不住断常二边中。就是说空色互相不异,而空色即是,因此不住在断边和常边这两种境界里头。此理正说明真空非空具足妙有,妙有非有当体即空。这两句话就总结了般若的境界,真空非空,真正的般若空,不空,具足妙有,妙有非有当体即空,妙有又并不是有,而当体就是空。
凡认色是色、空是空、色空分割,不知色空相即之鉴者,均为外道或小乘,是无法起用观照般若,以于开敷实相般若之境的。这个道理啊,告诉我们真空和妙有的关系,真正的般若不能单独去取色,或者是取空,而空里头就含色,色里头就含空,空色是互即的,互即不离,也就是说具体的现象、摆着的实物、以及包括我们的身体,都是含藏着空理,而且本身就是空。如果说把它分割开来,认实物为实物,那么要把实物断掉,然后才能空,或者空出现,实物才能自然消灭,这就叫做色空分割。这种不知色空相即之鉴地呢,都是外道或者是小乘。
完整法义详见《藉心经说真谛》P3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