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本小册子是我的文字留痕,辑录了二000年以来的若干文章,有些内容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一些变化,但是却恰好地保存了当时的情境与心态。重翻旧事,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过的思考,虽不能说物是人非,也足可以让自己伏案沉思。我想,也许人生的沉香就是来自于对《岁月履痕》的回味。
跋
每每关联到自身的事,总是会想起一首《自嘲》: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论道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我本一寒酸俗人,偏偏染习了读书悟道的雅好,还不知天高地厚的写写画画,日子一长,竟也累积了一些文字。几个志趣略同的朋友建议,还是把它们梳理一下,辑一个小册子,作为自我的珍藏,总比放在u盘里好些。
于是近一年来开始梳理甄选曾经的文章,将一些拙劣的、幼稚的、激进的、虚妄的胡言乱语一一清除,将一些勉强上得了台面的完善补充,按照内容、文体等粗疏地把文章分了三类,分别收录到“一路走来”、“闲言碎语”、“凭窗吟韵”中,并起了书名“我的文字”,这样总算完成了小册子的初步架构。
我本是乡野散淡的人,尽管搞过几天文字服务工作,可是秉性难移,深知仅凭自己审核文稿肯定漏洞百出,永利、苏萍、西江、张露等几个同事关键时候提供了很大帮助,对文稿进行了严格审核把关,提出了很多修正意见、修改了很多文字差错,并建议我把书名“我的文字”换掉。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一本小册子,但必要的配置还是要有的,序对一本书来讲,是不可或缺的,这里就要着重感谢我的朋友马艳峰先生了,艳峰先生是一个涉猎很广的人,对文学、音乐、哲学都有深刻的见地,并且成绩可圈可点。艳峰先生还是一个热爱生活、重情至性之人,因而我就央求他给我的文章作序,艳峰先生没有过多推辞,就答应了我的请求,作序“文字的度数”,这是一篇走入我内心的文字,我一直感动于今生能与他相遇并相知,人生苦短,有一二知己足矣!
不仅如此,一向认真的艳峰先生同样建议把“我的文字”换掉,并不辞辛劳地邀请深圳的文友王振文、蔡秀文两位老师为我的拙作商讨名字,最后确定了“岁月履痕”这个名字,对于众多好友的关心关爱,我只有再此深鞠一躬了。
从心底流出的文字都是有度数的,不管怎样,“岁月履痕”是一份流露真情的文字,记述了我对社会的些许认知,记述了我对人生的些许感悟,记述了我或婉约或豪放的情感体验。虽然有些文字不乏幼稚,有些感受与分析不乏肤浅,却实实记录了我的心声与心情,最起码也是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尊重。
请允许我用本书封面的一段文字作为跋的结尾。
相关搜索
丁元英自嘲完整版
半卷闲书一壶茶
自嘲卜算子
半卷红旗卷读音
西江千户苗寨在哪里
天道王志文自嘲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