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了李一诺的《力量从哪里来》,我还记得一次偶然的刷视频,看到这个人关于办学校的一次采访,而后慢慢了解到她的公众号,社区课程,而这本书让我全面深刻地了解她的内心成长历程。我发现与我所学的九型人格,与洪老师很多课程里讲的内容那么一致。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抑或是跟朋友的聊天,还有一直追随地学习九型,总之我感到了一种平静。而且昨晚在跟孩子辅导作业的过程中,没有吐火。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无意中聊到辅导孩子写作业,朋友说,只要当下孩子把这道题弄会就好了,不要想以后。就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却道出了活在当下,关注当下,不要为父母所恐惧的未来种种的不确定而焦虑。
读完一诺的书,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又很多人通过她的公众号发布了自己的文章,我甚至想试一试,不为出名,而为发声。
看了很多书,知道了很多道理,却还是把生活过得一地鸡毛,但就在最近的这段时间,我仿佛忽然懂了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知和行是一体的,如果行动上还没有改变,不是行出了问题,而是还未深刻的知。就像我的亲子关系,当我无法全然接纳孩子,无法放下自己的过分期待和过分焦虑,那也做不到平静的陪伴和辅导。
还有一个小片段要记录下来,我看到一句话:如果我是一只向日葵,趴着泥里,也要脸向着太阳,我忍不住跟儿子分享这句,儿子的反馈是,如果我们俩是向日葵,趴在泥里,你挡住了我脸向太阳。孩子是多么了不起,他能够一针见血地直指本质,就像洪老师一次次讲述孩子是有自己的内驱力的,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我的力量。
说实话,我不喜欢自己成长所经历的,但人就是很奇怪,越是自己不愿意的,反而投射到对待孩子上,就这样把自己所厌恶的又毫无保留地传承给了孩子。就像我的咨询师对我说的,你越不希望你的孩子什么样,他就越有可能成为什么样。而当你越相信孩子是什么样子,他就越会成为你所欣赏和相信的样子。
而且我们对孩子的不满意恰恰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无法接纳自己和爱自己。关于这个部分,我想再单独写一篇来梳理和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