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让我想起儿子上一年级发生的事。
记得那是开学第一天,放学回家的儿子给我一本”备忘录“,说这是老师要求家长写的,并且家长需要每天检查孩子作业的正确与否,有没有漏写作业等。我听了之后感觉是一片茫然,我想起我的童年,都是自己检查作业,我的奶奶是文盲,老师没有对家长有这样的要求啊。
再想我是怎么学会学习的,恰恰是靠自己研究,自己琢磨,老师有耐心等待,我慢慢学会了学习。
于是,我先稳定自己的内心,开始和儿子讨论,老师要求的这些事到底是谁的事?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事,还是父母的事?第一次和儿子厘清父母和孩子界限的开始。
讨论结果儿子接受了检查备忘录和作业是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爸爸的事,但是签名还是我的事,怎么办?我有主意,告诉老师,爸爸妈妈不认识字,是文盲可以吗?儿子回答很干脆:不行,老师知道你是大学老师。又生一计,我给你刻一个妈妈的姓名章,你自己想怎么敲都可以。儿子答:不可以啊,老师会骂的。逼出我的最后一招:你可以拿作业、备忘录、试卷给我签名,告诉我签名的地方,我闭眼签名,我只负责签名,获得儿子同意。
从此以后,我就用这样的方式完成了老师交给我的工作。直到儿子上初中,高中,我基本不太知道孩子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我认为这些恰恰是孩子需要慢慢学习的,这是学会学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学习知识是简单的,学会学习却要复杂很多,需要老师、家长的耐心和启发,但不需要逼迫和包办代替。
我的体会是如果我检查孩子的作业,我已经越界了,我剥夺了孩子学习检查的机会,而检查作业也是学会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当然这么多老师和家长在这么做,是因为有近期利益的诱惑——孩子的作业都是满分,没有错误。我戏称“这和给猪肉注水一样在制造每天的假成绩”,这样的成绩并不反映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可悲的是家长们沾沾自喜,老师们乐此不疲。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离真实越来越远,可是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我的咨询中接待过许多带着初高中学习困难的孩子来求助的父母,基本通病之一是从孩子上一年级开始父母就全力以赴检查孩子作业,帮助孩子复习功课,甚至比孩子还清晰各年级的教材内容。我常常好奇:你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回答:为了孩子有好成绩。但是事与愿违,越是这样努力的父母,孩子常常越快丧失了学习兴趣,成绩慢慢日落西山。
现在这样的情况依然很严重。所以真的是时候需要思考,作为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否需要有界限?有界限对父母意味着什么?对孩子的成长意味着什么?没有界限对父母意味着什么?对孩子的成长又意味着什么?
亲爱的读者,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