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写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小时候语文课本里的课文。
我一直很喜欢鲁迅的散文,除了这一篇,印象中还有《社戏》、《少年闰土》等,可惜他好像散文写得不多。
如今回头再来读这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又有新的体会。
文章写了两个地方,一处是可以嬉戏玩耍的百草园,一处是需要严肃读书的三味书屋。
整篇文章基本都是用的白描的写法。不介绍背景,不加修饰渲染,用最平实朴素的语言写出一个孩子看到的、想到的、体会的。我喜欢这样的文字,干净、简练,又传神。
百草园的植物、景观和昆虫,是给孩子们带来乐趣的源泉,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又增添了一丝悬疑的刺激。快乐和恐惧,应该是很多人童年都经历过的情绪主旋律吧。
然而恐惧注定是要失败的,只要手边有一盒传说中的飞蜈蚣。恐惧也终将被甩在脑后,在冬天,全神贯注地盯着竹筛子捕捉麻雀时,我们已经悄悄长大了。
长大了就要去上学。于是来到了三味书屋,见到了传说中十分严肃的老师。
老师是从封建社会走过来的,或许他有些迂腐,不允许我们读“正书”之外的书籍。但老师也是慈爱有趣的,更何况在三味书屋的后院里,在课堂里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孩子们依然可以找到玩耍的乐趣。
鲁迅的文章让人百读不厌,除了文章表面的童趣和欢乐,以及调侃老师的诙谐可爱,里面隐约的还蕴含着别的东西。
比如,找不到人样的何首乌,所以我们成不了仙,只能继续做个凡人。邪恶的美女蛇终究斗不过正义的飞蜈蚣。心太急,是捕不到鸟儿的。封建社会的保守压抑,也泯灭不了老师对潇洒倜傥生活的向往。用了大量的上课时间精心绘出的小人画,却终于消失在世俗之中。
在鲁迅的文章里,我经常能读到这种味道。是一种哲学和智慧,是一种文学的底蕴,又或是对这个人世间的细细品味吧。
童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