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微信读书上看的,总费时近96小时,是近期完整看完的不多的书之一。这本书是因为看了电视剧才来看的,一般看过电视剧会看不下去书,能吸引我费时费力看完,还是很有特点和精彩之处的。
首先这本书是作者致敬《红楼梦》的力作,这是最吸引我的一点。作为一个红迷,看到文中多处出现红楼梦中人的典故事迹被作者信手拈来,那种熟悉和惊喜的感觉很美妙。本书许多桥段也借鉴了红楼梦的故事,如明兰理家显然是探春理家的翻版。本书的结构比较散,被许多读者吐槽要读不下去了,但这应该也是学习红楼梦结构的结果,在平淡日常生活的描述中不知不觉就会进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情节。中间的过渡,算是张弛有度吧。文笔语气更是接近红楼梦的语言 ,更有对衣饰用品的繁复描绘,体现了古代生活的细节,这些都是红楼遗风。尽管我也经常跳过这些繁复的描写,但是觉得这些是这类文应该有的。
其次,作者文史知识太丰富了,历史典故如颗颗珍珠处处可见,恰到好处地类比着现实世界。这些典故有些我知道,有些不知道,读书过程中经常停下来查资料,真是觉得文史典籍浩如烟海,老祖宗的智慧可学的太多,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太缺这些了。 向作者学习,有时间得多看经典。
第三,需要向作者学习的不止文史典籍,更多还是作者正确的三观、通达的处事态度。这些可作为教科书式的为人处世态度,多是作为书中明兰祖母的教导体现出来,我们平时真的很少有人这么教导。不是年龄增长自然就会长智慧的,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善良,但要会自保,要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好一个满肚子学识的自己,还要会抓住机会,甚至,在机会欠缺时,学会创造机会。
对比电视剧,各有各的好,本书更能充分体现古代各种日常,更能明白晓畅地看懂各种关节、桥段的机巧所在,看电视有时候就不那么容易理解。但是电视剧的编剧也不是白吃饭的,改编得也很好,特别是主角更早进入视野,矛盾冲突更集中,删繁就简更便于视觉处理等等。电视剧版把年代放在宋朝,那是一个审美境界极高的年代,剧里多处体现宋朝元素,如整体的宋画色调,明兰和祖母日常玩的推枣游戏,宋朝的服饰、家居用品等等,也是一个惊喜。从中也学到了一些编剧的思路。要说毛病,书里确实更拖沓些,书过半男主还没出来,绝对的女主视角,男主的戏都在对话里,简单了些。再一个,主角光环不得不让人感叹作者的上帝旨意,为啥明兰就一生一个儿子一生一个儿子,墨兰就得一生一个闺女一生一个闺女。前世积德?只能这么解释了。明兰的幸福生活满足读者快意人生心理倒是满足了,但是确实生硬了些。
虽然看得过瘾,看到最后忍不住跟着作者一起“一把辛酸泪”,连番外都看完了仍是怅然若失,不忍告别。但是,我还是觉得,以后要减少用手机读书了。我追这本书以来,这一段时间内感冒、鼻炎,拖了一个多月了, 很难受。更难受的是眼睛,干眼症很严重了,酸涩,偶有刺痛,特别是我晚上被窝里看手机时喜欢右侧卧,右眼更严重些,前些时还有点结膜炎,痒得忍不住揉啊揉。我知道怎样会让身体舒服,那就是不看手机,好好睡觉,休息好了,再把时间更多些用于锻炼,免疫力提高了,自然就不会这儿痛那儿痒了。明兰小时候不就是在大姐督促下不间断跳绳,好好吃饭,才有好身体的吗。虽然我四十多的年龄深感时间不够用,作为俩孩儿妈深觉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 ,常常忍不住熬夜看点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一切的一切,身体好是前提。为了保重身体,以后微信读书只能作为碎片时间看点诗词罢了,不能再这样追书追剧了。 真想看,还是多看纸质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