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代和外校同学最常见的联系方式是写信。一个星期两三封,有规规矩矩写在信纸上的,也有写在海报背面的。不拘泥于形式,也不在意内容。有时是一段来自于《读者》中的摘抄,有时是一首看来的诗。对方看不看得懂,不大重要。只要自己相信“你是懂我的”就行。偶尔会在卫生纸上写句故作深沉的短语,也一并塞在信封里寄走。好像这很浪漫似的。同城的信件一去一来,短则四五天,长则七八天。那时我的信都是写给同一个女同学的,两个女生间的交流,无关风月,也就没有热切的期盼和焦灼的等待。我虽不至如此,也有人是动情的。一个老朋友跟她的一场无疾而终的初恋。我是置身事外的好听众。有人说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那是因为漂亮的人愿意向你展示她的风姿绰约,如同孔雀开屏是为了吸引异性。游客只看到那美丽的羽扇,动物的繁衍生息与美无关。我的朋友不是美女,性情内敛,她有自己的心情,但不急于分享。能当上她的朋友,缘起于一个学期的同桌关系,和我那因人而异的细腻。现在想来她是坚韧的,朴实的,好像田间的野花,自在地过自己的四季。这样的一个女生的初恋,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她喜欢他,他把她当作最好的朋友,甚至分享着他对另一个人求而不得的爱情。她甘于当配角,只要他愿意和她分享他的心情,知道他的周围发生了什么事,于她都是好的。因而他们通信。她认真地写,逐字逐句小心谨慎,不想过于热切,也不可能过于平淡。写好后觉得不好,重新再写。从这往来穿梭的纸片中,从她的诉说里,我知道他的名字,听说了另一个女生的身世,也知道他的爱情是小有所成的。对于我的朋友来说,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必然能得到他想要的情感,在她的心里,他是无人能及的,没有道理不被厚爱和珍重。她依旧认真地给他写信。乐此不疲地当那个见证人。可他的回信越来越慢,有时半个月一封,有时一个月才得一点只言片语。他潦草的字迹清晰地说着他和女朋友吵架了,他的女朋友要辍学,他的心情很糟糕。他说他翻墙上网,说他去女朋友家里找她,说他也要跟她一起出去打工。她给他回信,认真地宽慰着。她怕他离开校园后,她就再也找不到他了。她不想要这样的结局。她想要三个人一起做长长久久的朋友,一辈子的那种。她的回信寄出去后,一直是下雨的天气。她等着等着,雨也一连下了好多天。她问我下雨会不会影响信件传递的速度,担心邮差因为雨天偷懒,耽搁了原本准时的投递。雨停了,仍旧没有收到回信。他可能没有收到她的信,她想,因为下雨,她的信被雨打湿了被毁掉了,各种可能都有。因为那是一段漫长的下雨天。很久以后,他从遥远的南方城市给她寄来一封回信。她看过,没有回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