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63-知母

063-知母

作者: AncientMing | 来源:发表于2019-05-15 11:37 被阅读0次

    病了要吃药。了解下药材属性。

    一、知母 (中药)

    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

    image.png
    • 入药部位

    该品为单子叶植物百合科知母的干燥根茎。

    • 性味

    苦,寒。

    • 归经

    归肺、胃、肾经。

    •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 主治

    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 禁忌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 炮制方法

    除去须及泥沙或外皮,晒干。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置通风干燥处,防潮,以备切片入药,生用或盐水炙用。

    • 生理特性

    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陈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别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且根状茎容易腐烂。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上为宜,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 产地

    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最主要产区在河北。

    • 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1]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6、《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二、知母 (百合科植物)

    知母(拉丁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也叫毛知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叶由基部丛生细长披针形,花茎自叶丛中长出,圆柱形直立,总状花絮,成簇,生在顶部成穗状;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

    知母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全年各季节都能播种,主要是春播或夏播。

    该种干燥根状茎为著名中药,性苦寒,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大小便之效。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有“毛知母”与“知母肉”之分。最主要产区在河北。中药别名:兔子油草、大芦水、妈妈草、蒜瓣子草、羊胡子根、地参等。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 形状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0.5-1.5厘米,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可达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条形,长5-10毫米,中央具3脉,宿存。蒴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产毫米,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花果期6-9月。

    • 生长环境

    适应性很强,野生于向阳山坡地边。草原和杂草丛中。土壤多为黄土及腐殖质壤上。性耐寒,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喜温暖,耐干旱,陈幼苗期须适当浇水外,生长期间不宜过多浇水,特别在高温期间,如土壤水分过多,生长不良,且根状茎容易腐烂。土壤以疏松的腐殖质壤上为宜,低洼积水和过劲的土壤均不宜栽种。

    生于海拔145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路旁较干燥或向阳的地方。

    • 地理分布

    产河北、山西、山东(山东半岛)、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南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南部)。(湖北荆州地区有一份标本,尚待研究。)也分布于朝鲜。 [1]

    栽培:知母主产河北省安国市(安国市和博野县两个种植基地迅速向周边县扩散,定州、深泽、安平、里县,其中河北博野的杜各庄、徐营、屯庄三个自然村最为集中。)、安徽省亳州市(亳州知母主要种植在谯城区十九里镇马老家一带,赵桥、十八里、五马、谯东等乡镇也有种植。),形成了中国知名的两个种植基地。

    野生:毛知母主产地河北张北、易县、赤城、来源、阜平;山西榆社、五台、代县、寿阳;内蒙古扎鲁特旗、西乌珠穆、东台珠穆、林西、科尔左中旗、阿荣旗;辽宁铁岭、阜新等地亦有分布。

    • 功能主治

    滋阴降火,润燥滑肠。治烦热消渴,骨蒸劳热,肺热咳嗽,大便燥结,小便不利。

    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知母有清热泻火除烦的作用。与石膏配伍有协同之效,如白虎汤。

    用于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等证。本品有清泻肺火,滋阴润肺之效,常与贝母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即二母散。

    用于阴虚火旺,肺肾亏所致的骨节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知母有滋阴降火的作用。常同黄柏相须为用,配入养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

    可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本品有滋阴润澡、生津止渴功效。同天花粉、五味子等配合使用可增强疗效,如玉液汤。

    清热泻火:用于高热烦渴,常配生石膏;用于肺热咳嗽,常配贝母。

    滋阴降火:用于阴虚之发热、盗汗,常配黄柏、地黄。

    • 临床应用

    1. 用于热病烦渴

    该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除烦止渴。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2. 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该品功能清泻肺火,滋阴润肺。用于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常配瓜蒌、大贝母、胆南星同用;或阴虚燥咳、干咳少痰者,多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

    3. 用于骨蒸潮热

    该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骨蒸,故有滋阴降火之功。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症,常与黄柏同用,配入养阴药中,以加强滋阴降火之效,如知柏地黄丸

    4. 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该品有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效。用于内热伤津,口渴引饮之消渴病,常与天花粉葛根等配用,如玉液汤。用于肠燥便秘,常与生首乌当归麻仁同用,又有润肠通便之效。

    • 药方选录

    ⑴治伤寒脉浮滑 表有热 里有寒;或三阳合病 腹满 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 面垢 谵语 遗尿 发汗则谵语甚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或伤寒脉滑而厥 里有热:知母300克 石膏500克 (碎) 甘草(炙)100克 粳米六合.上四味 以水一斗 煮米熟 汤成去滓 温服一升 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⑵治伤寒狐惑 咽喉涩痛 口唇破 吐脓血:知母 (焙)50克 石膏50克黄芩(去黑心)、甘草(炙、锉)各三分.上四味 粗捣筛.每服15克 水一盏半 糯米一匙 煎至八分 去滓.食前温服.(《圣济总录》知母汤)

    ⑶治久近痰嗽 自胸膈下塞停饮 至于脏腑:知母、贝母各一两为末巴豆三十枚去油 研匀.每服一字 用姜三片 二面蘸药 细嚼咽下 便睡 次早必泻一行 其嗽立止.壮人乃用之.一方不用巴豆.(《医学集成》)

    ⑷治久嗽气急:知母(去毛 切)25克(隔纸炒)杏仁(姜水泡 去皮尖 焙)25克.以水一钟半 煎一钟 食远温服.次以萝卜子、杏仁等分 为末 米糊丸 服五十丸 姜汤下 以绝病根.(《卫生杂兴》)

    ⑸治肺家受燥 咳嗽气逆:知母、石膏、桔梗、甘草、地骨皮.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母甘桔汤)

    ⑹治伤寒胃中有热 心觉懊恼 六脉洪数 或大便下血:知母10克 黄芩10克 甘草5克.水煎热服. (《扁鹊心书》知母黄芩汤)

    ⑺治肺劳有热 不能服补气之剂者:知母(炒)、贝母(炒)等分.为末服.(《医方集解》二母散)

    ⑻治气虚劳伤面黄肌瘦气怯神离 动作倦怠 上半日咳嗽烦热 下午身凉气爽 脉数有热者:知母15克 黄柏15克 人参10克麦冬25克 广皮5克 甘草3克.水煎服.(《症因脉治》知柏参冬饮)

    • 成药方剂

    白虎汤《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白虎加桂枝汤《金匮要略》。

    • 常用配伍

    ⑴用于温热病、高热烦燥、口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之症及肺热喘咳、痰黄而稠。知母苦寒,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故适用于肺胃有实热的病症。本品常和石膏同用,可以增强石膏的清热泻火作用。 [5]

    ⑵用于阴虚发热、虚劳咳嗽及消渴等症。知母能泻肺火而滋肾,故不仅能清实热,且可清虚热。在临床上多与黄柏同用,配入滋阴药中,如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等症。又本品配养阴润肺药如沙参、麦冬、川贝等品,可用于肺虚燥咳;配清热生津药如天花粉、麦冬、粉葛根等品,可用治消渴。

    ⑶知母性味苦寒而不燥,上能清肺,中能凉胃,下能泻肾火。配以黄芩,则泻肺火;配石膏,则清胃热;配黄柏,则泻肾火。知母既能清实热,又可退虚热,但它滋阴生津的功效较弱,用于阴虚内热、肺虚燥咳及消渴等症,须与滋阴药配伍,始能发挥它的作用。本品能润燥滑肠,故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 [5]

    image.png
    • 化学成分

    根茎中含总皂甙约6%,其中有知母皂甙(Timosaponin)A-Ⅰ、A-Ⅱ、A-Ⅲ、A-Ⅳ, B-Ⅰ和B-Ⅱ.其中知母皂甙A-Ⅰ是萨尔萨皂甙元β-D-吡喃半乳糖甙,知母皂甙A-Ⅲ是萨尔萨皂甙元与知母双糖(Timobiose)结合而成的双糖甙.知母根茎中的皂甙元有萨尔萨皂甙元(Sarsasapogenin)、吗尔考皂甙元(Markogenin)、新芰脱皂甙元(Neogitogenin).以前从知母中分离出来的皂甙知母宁(Asphonin)是吗尔考皂甙、知母皂甙A-Ⅲ、A-Ⅳ、B等的混合物.亦分离出异菝葜皂甙元(Smilagenin)等皂甙类成分. 尚含有黄酮类的芒果甙(Mangiferin,Chi- monin), 异芒果甙(Isomangiferin);生物碱类的胆碱(Choline),尼克酰胺(Nicotinamide);有机酸类的鞣酸(Tannic acid), 烟酸(Nicotinic acid)以及四种知母多糖(Anemarn A,B,C,D)。另外尚含铁、锌、锰、铜、铬、镍等多种金属元素以及黏液质、还原糖等.

    image.png
    • 药理作用

    ⑴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知母煎剂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对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知母乙醇浸膏、乙醚浸膏及乙醚浸膏加丙酮处理后所得之粗结晶,对在普、拜培养基上培养的 H37RV 人型结核杆菌亚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醚浸膏的抗结核杆菌的抑菌效价最高.而皂甙则无作用.但有报道从知母中提得一种水溶性皂甙,对结核杆菌, 尤其对白色念珠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而另一种黄酮结晶,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对豚鼠实验性结核病以3%知母药饵治疗3~4个月, 有较好疗效;也可减轻实验性结核小鼠的肺部病变,但死亡率并不降低;如将药物浓度提高到5%,则肺结核指数(反映肺脏大体病变的情况)可接近异烟肼, 但死亡率却较对照组更高,可能系因药物本身毒性较大所致.

    此外, 8%~20%浓度的知母煎剂在沙伯培养基上对许兰毛癣菌、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等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也有抑菌作用.亦有报道指出,知母皂甙有灭螺作用.

    ⑵解热作用 知母浸膏4g/kg皮下注射,能防止和治疗大肠杆菌所致兔高热, 且作用持久.知母根茎中所含皂甙具有明显降低由甲状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及抑制 Na+,K+-ATP 酶活性的作用.

    ⑶对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 大鼠服用滋阴降火中药生地知母甘草汤或其中的单味药, 均能使受地塞米松抑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并有防止肾上腺萎缩的作用.生地知母甘草汤和激素同时服用, 能减少激素的副作用.知母皂甙元(菝葜皂甙元)与知母水煎剂相似,能明显降低高甲状腺激素状态小鼠脑β-受体RT 值, 但对亲和力无影响,还能显著地改善该状态小鼠的体重下降.

    ⑷ 对血糖的影响 给正常家兔注射知母干浸膏(6g/kg)后, 对血糖无影响,醇提取物可引起暂时性的血糖升高.知母水浸提取物, 能降低正常兔的血糖水平,特别是对四氧密啶性糖尿病兔作用更为显著.白虎加人参汤(知母、人参、甘草)的提取物0.5~1g/kg腹腔注射,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亦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给药后6小时下降120mg%.对正常大鼠,知母不能增进葡萄糖的氧化, 虽可促进横膈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使横膈中糖元含量轻度增加, 但肝糖元含量却有所降低.对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的小鼠,腹腔注射知母水性提取物0.15g/kg,5小时血糖下降200mg%,尿中酮体减少.

    ⑸ 其他作用 知母浸膏对妊娠兔离体子宫无显著影响.从西陵知母根茎中分得β-谷甾醇治疗皮肤鳞癌、宫颈癌有较好疗效且无副作用.知母皂甙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同其对细胞膜的泵的强烈抑制作用有关.知母中所含的烟酸, 有维持皮肤与神经健康及促进消化道功能的作用.从知母叶中提得的芒果甙有明显的利胆作用;亦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image.png
    • 药材鉴别

    ⑴ 取该品粉末2g,加乙醇10ml,振摇后放置20分钟,吸取上清液1ml,蒸干,残渣加硫酸1 滴,初显黄色,继变红色、紫堇色,最后显棕色。

    ⑵取该品粉末2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40分钟,取上清液10ml,加盐酸1ml,加热回流1 小时后浓缩至约5ml ,加水10ml,用苯20ml振摇提取,提取液蒸干,残渣加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加苯制成每1ml 含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7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8% 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与硫酸溶液(7→10) 的混合液(0.5:5) ,在100℃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 含量测定

    取该品粉末(过三号筛)约1g同时另取该品粉末测定水分,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精密加乙醇25ml,称定重量,浸泡过夜,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盐酸1ml,置水浴上用蒸气缓慢回流1小时,放冷,倾入小烧杯中,边振摇边滴加40%氢氧化钠溶液至中性(溶液颜色由橙黄突变为橙红),用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烧杯中。用乙醇移至50ml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用苯溶解,转移至2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菝葜皂苷元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苯制成每1ml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4μl、对照品溶液2μl与6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丙酮(9:1) 为展开剂,展至7cm,取出,晾干,再用同一展开剂进行二次展开,取出,晾干,喷以显色剂[甲液:取水25ml,缓慢加硫酸50ml,放冷后,再加乙醇25ml,摇匀;乙液:8% 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用时将甲液5份与乙液1份混合]后,在70℃加热7~10

    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进行扫描,波长λS=443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该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菝葜皂苷元(C27H44O3)不得少于1.0%。

    • 采摘影响

    传统认为宜春秋采收。现代研究证明:知母根茎中芒果苷的含量随不同采集月份而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1年中,以3月份刚萌芽不久时含量最低,仅0.12%,而4月份达到最高点为1.26%,此系知母开花期亦为其营养期。开花后,芒果苷含量下降,至10月份以后又升到较高水平。芒果采收季节以4~5月份和10月份以后采集为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63-知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zu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