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的朋友就不多,上大学之前,一直有人际交往障碍,表现就是无端的自卑,自卑到骨子里的那种,不敢直视别人,除非是经常来往的人,不敢和别人深交,就怕被人看穿自己的不自信,不完美。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自己的长相很厌恶,我也不知道哪来的这么多不自信。我一直为人和善,不擅于拒绝,从不否认别人,不评判别人,骨子里透着讨好别人的卑微,也难以接受别人任何的不善或者贬义的评价。
这样的自己明明就是心理不健康,可是我居然在这样的不健康状态下,顺利的长大了,当然,一直都是冷冷清清的,连个特别信任的朋友都没有,也觉得这没什么问题。因为,我太习惯这样的生活了。
可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中提出过,人活着最基本的需求其实就是被认可,不管是否表现,但内心都希望被别人认可,如果这种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就会封闭自己,甚至疯狂自己,比如现在的抑郁症,躁郁症患者那么多,应该都和认可度的自我感知有关吧。
形成这样的性格,已经追溯不来缘由,因为时间久远,根本记不清小时候太多的事情,我记得小时候经常被别人说长得不好看倒是真的,让我对相貌心生自卑,母亲脾气急躁,我却偏偏是个温吞吞的慢性子,常常被母亲指责愚笨,不会变通,说的多了,自己也觉得自己很笨,加上学习一直都很用功,成绩却始终平平,稍不努力就会下滑,更加重了我生性愚笨的这种自我评价。
随着年龄渐长,后来读大学我去了上海,认识了有生第一个深入交往的朋友,我们同一宿舍,性格几分互补几分相似,她有南方姑娘的玲珑,我有北方女子的憨厚,相处总算愉快,因为日日相处在一起,从她开始,到其他陌生人,我慢慢的改掉了自己说话不敢正视别人的缺点,也逐渐愿意让别人深入的了解自己的脾性,包括优缺点,甚至也敢正面拒绝别人的一些请求,正当或者不正当的,能坦然的说出“不”了,人际交往的障碍,在自己成人后才渐渐都有了认知和修复能力,在此之前,从来没有正视过自己的这种畸形的社交状态。
大学的生活初步的改变了我一些性情,但是人的秉性要完全改掉,其实很难,毕业以后,我回到家乡和中学时代的同学恋爱结婚。人生开始新的社交关系,那就是最难搞的婆媳关系,生小孩之前,其实都还好,我性情的温吞和慢热都妥妥的维持着表面的和气,加上没有太多交集,并没有特别多的冲突,真正的冲突是从孩子到来的第一年,婆婆为人好强,凡是都要个万般的妥帖,而我神经大条,迷迷糊糊,不求最好,过得去就行,这就导致了很多明里暗里的较劲。我这样的性格,自然是说不出讨喜的话,只是不断的克制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听不得婆家人对于自己任何不好的评价,受不得任何不善的嘴脸,所以,真到有冲突的时候,连个缓解的话都不会说,导致了几次不愉快。但是相比较以前,最起码不会无下限的责怪自己,讨好别人,紧紧是倔强了一些,我想这与自己的自卑任然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听不得别人说自己不好的人,内心的本来就是不够强大的表现。
抚养孩子的这几年,自己不断的调整认知和观念,给自己减压,才让我这样性格的新妈妈没有患上抑郁症,其实我应该是很容易患产后抑郁症的一类人,最终能避免是因为我不断地提醒自己不必完美,不必要让所有人认可,不必在乎每个人的想法。前几天看着网上不断有娱乐圈内有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觉得惋惜,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有人挺的住,有人却过不去,当真是和性格有太大的关系。说的再深一些,我觉得和中国人传统的三观也有关系,我们接受了太多关于奉献和承担,完美与卓越,善良与坚强的教育,却鲜少有关于平凡,缺憾,不完美的正确认识,人人都关心你做的好不好,却不关心你怎样最舒适,其实性格绝难改变,心态却可以,人的心态怎样发生变化,我想这个和见识也有关的,见识广,方能有大胸怀。
儿时的性格已然成型,怎样能修复不完美,时间和经历是一剂药,它会让你认清根源,自我修复,只是不要太看重性格不好这件事本身,真的没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