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设计一套“勾人”的权益,不论是吸引用户购买,还是促进用户升级,都可以按照一个公式去规划和拆解:
img用户满意度=产品价值- 付出成本
在用户心里,ta对产品的满意度,等于产品提供的价值减去 ta付出的成本, 如果gap值越大,用户越满意,反之用户就越不满意,甚至抱怨。拆解下来,产品价值程度越高,付出成本越低,用通俗的话说,这就是性价比。
(1)提升产品价值的权益
找到用户需要的价值是前提,之后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码,让权益的价值更强。
定位用户价值,可以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情感社交、自我实现,分别对应产品提供的使用价值、社会价值及成长价值。
基于使用价值的加码,在权益的表现上,通常为提供附加功能,如增值功能、专属服务。
社会价值,表现通常是凸显身份的标识和社群归属感,在权益上的应用以勋章、等级标志、高端会员社群等较多。
成长价值,代表自我实现。在权益上可以采用公益冠名及提供成长机会等。
绝大部分产品,都是解决吃穿住行、情感社交的需求,权益的设计,也应该围绕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去加码。产品提供的价值越基础,就越应该围绕使用价值做增值,对用户的吸引力也就越强。
(2)降低付出成本的权益
用户付出的成本,通常表现在金钱、时间和身心的投入程度。
在权益的设计上,降低金钱成本的手段很普遍,用户的接受程度也较高,折扣券,专属优惠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手段。为会员提供超值优惠,直接粗暴,效果也好,不过如果让利不痛不痒,或优惠的门槛较高 ,有可能引起负向效果,影响口碑。
时间是另一个重要的付出成本,在权益的设计上,降低时间成本表现为省时,形式通常为免等待、优先获得、提前获得等,如电商网站的优先物流、视频网站的免广告等形式。
降低用户身心投入程度,让用户省心,在权益上,通常是提供优质的售后保障服务、专属的代表跟进,让用户少操心或不操心,降低焦虑。
(3)权益设计的原则
img1)以最高层级诉求优先对标
既然会员体系本身就是为了满足高价值用户,设计权益,应该先从头部用户开始,和非头部用户相比,头部用户需求度、产品了解度、挑剔度都比较高,满足了头部用户的权益,也就验证了权益设计的成功。
2)围绕核心动作设计权益
所谓的核心动作,就是用户为获得产品价值所做出的的动作,也是企业最希望用户完成的动作。交易类产品核心动作是下单,在线内容的核心动作是观看内容。不论增值还是降低成本,设计权益需始终以促进核心动作的发生为目标。如,电商权益折扣、无理由退货,都为了让用户下单更爽,而电商企业可以获得更多收入。
3)合理控制权益成本
权益成本越高,权益价值吸引力一般也越大,一般的硬权益,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但如果权益过高,会员的利润就会降低。所以,通常在做权益预算时,会面临到两个问题:
基于我之前的经验,第一个问题,按照补贴率的逻辑评估预算,从用户的ARPU值出发,计算单客户的毛利润率,从毛利中抽取一定的比例投入到权益中,再汇总评估计算整体的预算。即使后续的用户规模暴增,也不会发生未预期的亏损。
ROI的评估较难,有一种近似的评估方式,在权益上线时,通过运营活动的形式做A/Btest,评估活动的ROI,得到权益大概的ROI。
为了分摊成本,一些会员体系会引入一些BD权益,我的观点是,如果能拉一些有价值的权益,对用户来说确实是福利,权益的价值感也会越强,但互联网产品绝大部分的BD权益都没什么用,加上主权益不够硬,导致本末倒置,反而让用户反感。
4)简单直接,不过分花哨
一般一个会员体系有1个硬权益就会有效果,为了便于用户理解及记忆,一般来说,权益不宜过多,主打1-2个硬权益即可,适度增加一些额外权益,后续在做会员的心智教育时,让用户更聚焦地感知会员价值,为拉新和会员忠诚服务。
5)权益要设置一定的区隔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比较会加剧价值感,会员对不同层级的权益比较,也会影响价值感。付费会员体系中,如付费和免费差异不大,用户就不会购买。在设计权益时,让差异感尽可能拉大,在高层级中提供专属层级权益,凸显会员、尤其是高等级会员的价值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