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介绍的书叫《非暴力沟通》,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如何沟通才能与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平时生活在国外,工作也不怎么接触其他人,沟通技巧远远不如他人。好多时候虽然事后也会后悔说了不该说的话,但是一直以来并不知道如何去改进,可能因为不太需要沟通也就没有去思考过这个问题。通常来讲,日常生活中需要安慰,劝诫,甚至是说服别人的事情很多,很少有人会对自己的沟通技巧完全满意。尤其是家庭成员间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好好沟通的,导致关系进一步紧张。希望书中的观点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只观察,别评判
假如你的朋友向你抱怨,说自己工资月月光,穷得很,你笑她说,谁让你自己花钱总是没有节制,大手大脚。就算你是为她好,可对方听着却很刺耳。
换个说法,只说事实——我发现你最近花了几千块买衣服,对方会开始反思自己的消费,你点出了关键,人家也没觉得受批评,丟面子,友情小船也不会说翻就翻。
大多数人都是喜欢直接给出自己的观点,虽然直截了当并且是事实,但是残酷的现实总是让人难以接受。何况很多时候对方也知道这个事实,但就是不那么容易接受。转换一种说话的角度,只指出本质的事实,而不去说教和评判,会使人更容易接受。接受了才有可能转变。
只说感受,不说看法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感受却是相同的。同一件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遇到同一件事,有人觉得是幸运的,有人觉得是不幸的。这时说出看法,对方未必能够理解你,但是说出你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那么对方一定能够理解你的处境,因为他即便现在没有也肯定曾经有过你的感受。
比如妻子和丈夫说,感觉自己嫁了个木头。丈夫肯定不高兴,要是妻子这样说,最近你太忙了,我总是一个人,感觉有些孤单和失落,希望你多陪陪我。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只说看法,丈夫不仅不高兴,可能还会以为妻子在无理取闹。但是说了感受,丈夫可能会反思下自己怎么对妻子造成了困扰,以后从哪些方面去改进。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往往更容易被对方所理解。
只请求,不命令
请求是希望别人能满足你的需求,是求助。很多人把请求说成了命令,因而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
比如你觉得办公室有点闷,和同事说,把窗户打开一下。对方不答应吧,好像显得自己很小气,这点小忙都不帮,答应吧,心里又不太爽。这里其实只要简单的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效果就会好很多。如果后面还能跟上一个原因的话,效果就会更好了。《Start with why》这本书里介绍过一个小实验,同样是想插队复印东西的人,直接提出请求和加上一个because的请求就完全不一样的效果。尽管那个因为后面的理由和插队这个需求并没有任何的关联,人们还是更倾向于给说出原因的人提供方便。给对方一个理由,那么就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得到别人帮助,要有感恩之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