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投简历像PC时代的产物,互动性差、异步处理,有点像邮件。在App时代,投递就显得不那么直接,就像有了IM,有了群,谁还为屁大点事发个邮件。那未来呢,招聘形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A:正确的人和正确的问题
正确的问题能够替代简历,正确的人只是为了提高问题的正确性。
从传播介质的角度来说,PC 时代的简历理应是信息量最高的,然而写简历是一件没有观众、没有互动、没有反馈的事情,目标用户全是假想。这样的产品,怎么可能会有 B 买单?
到了 App 时代,C 发现在线沟通能以更低的时间成本达到简历同样的信息量(也许是 半个小时 vs 半天),因为在线沟通能够得到实时的反馈,并及时调整表达甚至是求职策略。这和敏捷的理念不谋而合。
对 C 来说,成本低了、效率高了,但对 B 来说,成本却高了。因为一条消息的单位信息量要远远低于简历,有的时候聊了半小时双方都进入不了状态,常常浮在问题表面。
而 B 天然追求效率,低效沟通会逼退正确的人,于是从中大型公司和中低端职位开始,职位的实际沟通者又慢慢变回了 HR。但又有几个 HR 能提出正确的问题呢?加之 HR 杂事众多,必然追求批处理,实时回复 C ?没可能的。
然而互联网招聘是一个卖方市场, C 端更强势。想让 C 投简历?不好意思,这样是抢不过别人的。
所以从 PC 时代到 App 时代发生了什么?
本质上是 C 和 B 对于成本的博弈,又由于供需关系决定了成本必然从 C 向 B 流动,但 B 是掏钱大爷,招聘平台才是真正的兜底者。
为何猎头能抵御这种变化?
实际上,猎头的作用之一正是代替公司问出正确的问题,而正确的问题可以提高信息的质量。
从内容角度,好的问题最能吸引好的回答,好的回答又能被加工并反哺 C。这条第一性原理是亘古不变的。
所以招聘本质上就是个内容行业,如何获取好的内容、如何加工好的内容才是这个行业的核心。
这个市场可预期的未来,也许不是依靠算法和结构化主导,至少在一个人的气质和气场能够被算法化之前,他不可能。因为再精密的雷达图,也比不上和才气侧漏的 C 聊上 10 分钟来的直观啊。
两者的成本孰轻孰重,很容易算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