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以为,“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你的”,是一句 消费主义 诱导我们消费的台词,但却不知道这句话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也是对的。
我们先来讲一个关于吝啬鬼财主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吝啬鬼财主,他有一大块金子,他特别害怕别人偷掉它,所以把它埋在地里,于是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富有。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偷偷走了这块金子,但是财主全然不知,所以依然觉得自己是富有的。
现在问题来了:
如果某一天财主挖开那个地方,看到金子没有了,财主是否变得贫穷了?如果是,那是在金子被偷的时候变贫穷的,还是在财主发现的那一天变贫穷的?
如果财主往后一生都没有挖开那个地方,财主又是否变贫穷了呢?
思考完上述两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这样一个重要信息——金子埋在地里,本身不能给人带来任何价值,可以说是“无用的金子”。
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思考下一个问题,金子是如何得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是付出劳动获取金钱,与此同时,我们一般花费金钱来购买他人劳动产出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 金钱真正代表的是其背后的劳动价值,而金钱和劳动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换成人话就是:获取金钱=付出劳动。
综上,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拥有很多钱,那就表示他拥有购买很多人的劳动成果和服务的能力。但是,只要他不把这些钱花出去,那些他本来可以享受的劳动和服务就不会被他消费掉,而是留存在社会中。
从这个角度讲,就的确是——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你的。
思维拓展:
从 获取金钱=付出劳动 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我们还会得出很多有趣的结论~
比如,储蓄金钱,本质上是将你的劳动价值释放到社会上,因为你储蓄了金钱,就代表 你的劳动付出 > 你的消耗。当所有人付出的劳动多而消耗的少时,社会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也是为什么投资储蓄率高的国家经济发展会比较稳健的原因。
又比如,投资生息,可以看作是你的劳动价值在社会上流通时,对别人的劳动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你的劳动价值也就得到了增殖,从而能获取相应的利息回报。
像这样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还可以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事情,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大开脑洞,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有意思的结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