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柏林电影节日本电影的比重在欧美之外最高,可能是电影节今年有意突出日本,还邀请了日本电影音乐作曲家坂本龙一任评委。电影节历史回顾部分也设立了两个主题,一个是在经典回顾中放映小津安二郎的一部不太出名的《东京暮色》,另一个就是在“论坛”向佐藤景子致敬,安排了三部七八十年代的“粉红映画”电影。
剧照在全景单元,行定勋执导的漫画真人版《河畔(river's edge)》以及黑泽清执导的科幻片《预兆》可以说有资格代表当前日本影坛的主流势力。作为漫画版的《河畔》是日本女漫画家冈崎京子(1963年生人)的代表作,自1993-94年连载发表后久盛不衰,因为漫画尺度较大,中文版只有台湾出的版本,但莫名其妙地被译成《我很好》。
电影节给与《河畔》以单元开幕片的礼遇,并简介如下:1994年东京。年轻的主人公们随命运沉浮、迷失,不同的个人故事交织组成了一幅风俗画。这是一部非凡的、躁动不安的青春剧,充满了欲望、叛逆、性和暴力。
剧照剧透:日本一座无名滨河城市,河畔是工业管道烟囱以及长满野草的荒地,河里流动着黑乎乎的废水和垃圾。故事就在河畔和附近的一所高中校园里展开。男主角山田是今天流行的那种阴柔美所谓“小鲜肉”,受女生追捧但被男生嫉恨,成为校园欺凌对象。
女主角若草出身单亲家庭,性格女汉子因而总是保护受坏小子观音崎欺负的山田,观音崎与若草则是男女朋友关系。若草逐渐喜欢上山田,但是山田说自己只喜欢男生,特别是那个会踢足球的学长。山田为掩饰性取向而与傻白甜女生田岛。
配角还有边上学边当模特的吉川和若草的闺蜜、虚荣而淫荡的留美。山田与吉川共同发现一具河畔野地里的流浪汉干尸并当成“秘密保藏”,在若草成为山田的知音后也被允许分享这一秘密。情与欲催化下的校园爱情故事急转直下,演变成暴力血腥变态的凶杀案,最后以两个配角一死一疯而结束。
导演行定勋把握青春爱情题材能力已经在《在世界的中心呼喊爱情》和《同棲生活》等影片中得到印证,而这部《河畔》则属于偏黑暗的青春校园剧,行定勋对影片整体格调、节奏、气氛和悬念展开的掌握可以说成熟利落,无可挑剔。剧中人物的各自性格也被这些90后的演员们演绎得非常有层次和有说服力。
剧照这部真人版尽可能做到了忠实于漫画原作,从台词、服饰到情节几乎没有做大的更改。也可以说,原作就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分镜头脚本,为导演提供了理想的实操基础。很自然,电影也因此具有了一个的所谓黑暗倾向的“后宫”或“逆后宫”日本动漫的典型人物设定和元素,例如三角连环恋,多人恋,男男或女女恋,性虐,猎奇,变态等。
这样,一方面,这部电影有着日本经典动漫作品成熟套路所带来的十分实用有效的戏剧张力,性格冲突和娱乐观赏性;另一方面,影片也自然就带上了动漫文化所固有的一次性快销售基因,缺乏源自于现实生活的真实力度和人文厚度。作为一个好看的电影,它绝对是合格,但也仅此而已。这部电影展示的残酷青春,是一种基于通俗亚文化意象符号预设的实用美学设计,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残酷,本质上是一种无关痛痒的青春消费。
剧照每次在电影节上观摩电影,自然对东亚电影更为关注,并不觉做出比较。总的感觉是,中日韩文化历史上同质同源,交流起来更容易心领神会,但是三个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和进程又大不相同。这一事实反映在电影文化上,就是中日韩在电影赖以营养自己的文化资源上各不相同,气质各不相同。
遗憾的是,中国的电影产业一方面在强大的好莱坞影视文化压迫下正在逐步失去自我,另一方面则是面对日本的动漫文化和韩国类型片与连续剧日益感到气短甚至自卑,结果就是中国电影在整体上气血混乱,传统尚未成熟就已经失去,前途迷茫而只得急功近利。
导演行定勋其实,中国的独特现代化过程和转型的现实为电影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表达上的可能性,中国有理由在视野上超越好莱坞和日韩,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电影语言和气质。好的中国电影,一定是生发于中国的当下的、现实的土壤,而不是回头从历史上寻找符号化的表达,打上传统文化的标签,或者是试图弯道超车,野心勃勃地打劫票房。
王凤波 2018年2月15日于柏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