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数学课要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怎么样来讲,是使用现成课件逐一分析?还是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自学?还是采用其他的授课方式?在上课前10分钟我决定采用“魔术”进课堂。
走进教室,登上讲台,环视四周。学生翘首以待课程学习。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出示给孩子,
问:“这是什么?”
生:“一张正方形纸”
问:“有几张”
生:“一张”
这时有奥迪说:“背面不是一张”。我当然知道他的意思,现场展示背面情况,又问“你看到了几张?”
生:“还是一张”
问:“现在没有疑问了吧?只有一张正方形纸。”
生:“没有了”
现在请认真观察,有几张正方形纸?刷的一声用手拨开展示出三张,生大声的喊出“三张”。“刚才你说了只有一张,为什么现在说有三张呢?”
生1:“因为你刚才把这三个正方形纸重叠在一起了”
生2:“刚才这三张纸完全重叠在一起了。”
问:“完全重叠什么意思?”
生:“大小完全一样”
我把“大小完全一样”板书到黑板上,然后问“谁能把第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二分之一;在第二张纸上折出涂色出四分之二,在第三张纸上折出涂色出八分之四。”
听完我的要求,孩子们个个把小手举的高高的,都想来动手折叠涂色。选了三个动手能力待提高的孩子来折叠涂色。我把他们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然后问“观察这三张作品,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三个涂色部分大小完全一样。”
问:“你确定?”
生:“确定。”
由此我们进一步说这三个分数,我还没说完,学生马上接话“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于是我用等号把这三个分数连接起来。
问:“从左到右继续观察这个连等式的三个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时孩子们就俩俩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之间的变化进行比对,于是得出了“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上相同的一个数,分数的大小相等。”他们说我板书。
问:“齐读大家总结的这句话”。读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乘上的那个数不能是0,分母为0没有意义。”
真好,我就在刚才板书的那句话适当的位置加上(不为0的数)这一点。
问:“现在从右往左继续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又一个真好,我又在适当的位置板书上“除以”,这样分数的基本性质就完整的分析出来了。
问:“同学们,回想一下整节课,这‘大小完全一样’在这几个分数里有什么用呢?”
生:“单位1一样。”
再一个真好,这三张纸的魔术到此为止已经发挥了它的全部作用,接下来怎么延续呢?学生自制一个三分之一和九分之三这两个分数,在大小一样的长方形中涂色,验证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进行到这儿,已经完整的呈现了,课后巩练了课本两道练习题。孩子们学的轻松愉悦,老师授的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