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术、器”四个字我们并不陌生,越上层越重要,道最重要;越下层越外显,器最明显。我们从低往高、从外往内来讲。
(一)器
数学学习中,老师讲解的、学生学习的、家长关注的、升学考察的,都属“器”的范畴。
一切的概念、知识、定理、公式、解题方法、应试技巧、检查方法、复习方法等都是“器”。这些“器”帮助学生们解题与应试。所有的“器”都能教给学生,而大家能学到的“器”也都是接近的。
“器”不能不学,但如果只学到“器”的层面,那么学到的是假的数学。因为离开考试,“器”就很难用到了,甚至那么多用不上的“器”,最后都成为了人生的束缚、负担与累赘。
(二)术
老师教的一样,书本写的一样,可是学生从中理解领会分析的,就不一样了。学生额外领会的部分,就是“术”了。
老师讲的无论什么内容,如果试图记住并应用,那就只停留在“器”的层面。而有的学生,不去记忆,而是分析:怎么能想到这个方法?怎么能推导出这个公式?这个思路为什么是正确的?是不是还有更好的解法?想这些问题的过程与收获,就是“术”。
“术”是老师教不来的,没有一个老师能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纵使真的在教如何分析,没有“术”这方面能力的学生,依旧在记忆,那么依然是“器”。学生在学数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学易会难、举一反三等,已经是“术”的层面了。这比“器”重要的多。
“术”不能不学,但如果只学到“术”的层面,那么纵使数学学得如鱼得水,却也只限于数学或理科的学习。离开了数学、离开了学科,在家庭、工作、生活实际中,依然用不上。
(三)法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所有的题目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数学学习的“法”,就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赖老师的讲解,是“器”;依托老师的讲解,是“术”;脱离老师的讲解,是“法”。我们都知道有的学生,不怎么听讲,也不怎么做题,但数学学得特别好。他不是天才,他只是擅长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主要靠探索能力与推理能力,这两个能力只能被激发和唤醒,是无论如何教不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通的,只要学生意识到,家庭、工作、生活种种问题,都可以当数学问题来解的时候,他会得心应手,一通百通。
“法”不能不学,但如果只学到“法”的层面,那么纵使解决问题能力很强,却也可能滋生出诸多消极、烦恼、痛苦,比如浮躁、比如自傲、甚至自卑。
(四)道
数学学习的“道”,反而与知识方法无关,甚至与能力无关,“道”是一种状态。
“道”一种健康的学习数学的状态,它有以下六个维度:
1、热爱思考,而不是排斥思考;
2、信心满满,而不是自傲自卑;
3、坚持不懈,而不是畏难放弃;
4、沉稳专注,而不是浮躁烦躁;
5、探索尝试,而不是蒙混瞎猜;
6、推理质疑,而不是记忆模仿。
这不仅是数学学习之道,也是所有学科的学习之道,甚至是人生的成长之道。道生万法,只要确保一直走在正确的道上,则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学历低、成绩差,而功成名就的人,有很多。解决问题能力差,而功成名就的人,非常少。没追求、没自信、没坚持,而功成名就的人,恐怕一个也没有。
【总结】
“器”能让人应试,擅于器,可能会受制于器而不明理,离了考试用不上;
“术”能让人知理,擅于术,可能会受限于术而不能通,离了学科用不上;
“法”能让人通透,擅于法,可能会沉迷于法而自傲浮躁,以致自卑,聪明反被聪明误;
“道”能让人喜悦并健康地成长,擅于道,百益而无一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