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我花钱一向大手大脚。扫码付款花得利索,仿佛钱只是数字。
我也想过省钱存钱,但就是感觉各方面需求很多,省不下来。
来到英国,人生地不熟,想要买东西,一开始都不知道去哪里买。英镑兑换人民币1:8,最近几天已经直冲8.5了,我的同学告诉我当地毕业工资一般1800~2800英镑一个月,大概是国内一线城市的水平。哪怕上海,毕业生直接能月入过万的也不是太多。
所以,拿着国内的收入水平,来这边消费,自然觉得什么东西都很贵,买什么都要再三思索。
其实这是好事。因为认真思考自己的需求是个好习惯,不止物质层面,精神方面也会自然而然去反思和取舍,能够更加清晰自己要什么。
再者说,花钱买来不需要的东西并不会带来多少快乐,反而会让我陷入一种买了又用不上的迷茫。毕竟面对鸡肋的物品,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是没有快乐的。还会让你反思自己是不是个大冤种。
我认识一些条件非常非常好的朋友,他们对待金钱其实十分理性。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一分都不会多花。
举个很好玩的例子,一个女生,手里的股票基本实现财富自由了。但她绝对不花一分钱买平台会员,她觉得买会员之后,能用到的机会和次数是未知的,所以这钱花得很可能不值。于是她宁愿在群里借会员,然后花钱请朋友吃饭,也不会买会员。
我有网易云音乐的会员,网易云每个月送我几张七天会员卡,可以分享给朋友那种。所以每个月一号,我都会准时把会员卡分享给她……
我不介意,举手之劳可以维持我和富有姐妹的关系,我很乐意。
另外一个是男生。他有一个玻璃展架,里面全是限量版手办玩具,了解的人知道这是什么概念。每个至少上千,他整个架子应该能买套房。但是,他出门能不开车就不开车,会坐地铁,还会和我们一起骑共享单车。
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有点钱,后来才知道他家在英国有庄园,他家族还给英国大学投资,所以他推荐信都是校长写得……
他不开车因为家里车太好了他不想那么高调。
还有每天一起点外卖的同事,每天辛苦薅羊毛抢优惠券。她家有无毛猫和缅因猫,我们想去看,她大方邀请我们过去。
原来她家住滨江千万大平层,她因为太无聊了才出来上班。
而我呢,点外卖从来不看优惠券只看想吃啥,出门步行超过十分钟必打车,各个平台会员都有不管自己用不用……
想想真的,活该我穷。
来到这里,这种感觉愈加强烈。
在我出国前,我一度担心,万一同学们全身高奢每天shopping我要怎么融入(传说中声色犬马的留学生圈子)。但来到这里,我发现大家都普普通通,或者说表现得普普通通。我相信来到这里读书,大家应该来自过得去的家庭,但目前我还没有看到一个人大手大脚,奢侈品都很少见到。可以说来这里两个月看到的奢侈品,还没我在上海街上一天看到的多,哪怕挤地铁的lv都比这多。目前我还没看到爱马仕,也就是lv和迪奥之类。
大家会因为便宜0.5磅跑很远的超市,也会买卖交易二手,完全不在意东西是不是新的,性价比最重要。
我很欣慰。
省钱并不丢脸,充面子大手大脚是人间最不值得的事情。现在每次买东西前,我都会仔仔细细好好问自己,自己真的需要吗?真的现在需要吗?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降低需求,人会容易满足,目标也更加清晰。
希望我继续保持这个好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