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故事
一个周末, 爸爸妈妈带着元元去看电影。
电影院在一家大商场的四楼。一 进商场, 元元就被家电玩俱乐部吸引住了,那里面有各种好玩的玩具和电动游戏。于是元元对妈妈哀求道:“妈妈,让我先去这里玩一会儿吧, 10分钟就行!”
看着儿子满是期待的眼神,妈妈答应了。
元元在电玩俱乐部里兴高采烈地玩了十几分钟后,还是没有要走的意思。不管妈妈怎么劝说,双手始终都放不下那些好玩的玩具。见此情形,爸爸生气了,把夺过元元手里的玩具, 拉起他就走。“......元元奋力挣脱爸爸的手,一屁股坐在地 上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大嚷,“我就要玩玩具, 我就要玩玩具!”这场景引来周围不少人的目光。妈妈觉得脸上挂不住,赶紧上前对元元说:“宝贝, 电影马上就开始了,等看完电影再来玩好不好?”
今天的电影《巴拉拉小魔仙》是元元直想看的, 所以他也不想错过。不过,小家伙擦眼泪,又向爸妈妈提出一个要求:“让我去看电影也行, 不过你们]得先给我买个玩具,然后我才去看电影。”
看到元元这样耍脾气,妈妈也有些生气,可是无奈周围人太多,训斥孩子不太合适。就在妈妈刚要张嘴答应元元的要求时,爸爸及时拉了她下,冲她使了个眼色,然后对元元说:“ 爸爸妈妈的钱因为买电影票都花光了,现在你只能选择一个,要么你去电影院门口把票卖掉,然后买玩具;要么去看电影,不买玩具。“
或许是爸爸的这个新鲜的提议吸引了元元,元元歪着脑袋想了一想,决定去卖电影票
“可是,如果没有人买电影票,那你不仅电影看不成,玩具也买不成了,你要想好。
听完爸爸的提醒,元元觉得有道理。最后他决定去看电影,不买玩具了。
教子误区一:
在父母看来,孩子是家庭的未来,理所应当要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所以当看到孩子因为某些要求不能满足而受委屈时,父母就会因溺爱孩子而心软,从而满足孩子的一切无理要求。
教子误区二:
有些父母认为,为孩子奉献一切是父母应该做的事,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都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教子误区三:
很多父母认为,家庭中的爱永远是相互的。现在对孩子好一点,将来孩子才懂得知恩图报,能够孝顺父母。
教子误区四:
多数父母认为,孩子年龄还小,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没有必要对他的一些无理要求斤斤计较。等孩子长大后,自控力形成了,就不会这样了。
不良影响
使孩子变得自私、傲慢
父母对于孩子的无条件满足,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家里人都应该围他转,甚至认为这个世界也应该围着自己转,所有的好吃的都应该给自己,所有好玩的也应该留给自己。如此来,孩子就会变得自私傲慢,不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也不愿意对别人示好示弱, 人际交往会遭遇障碍。
使孩子缺乏自理、自立能力
由于过度溺爱孩子,当孩子哭闹时,父母就忙着为其做这做那。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很大的依赖性。而对于自己的生活则会丧失基本的自理能力,不懂得如何安排生活,不懂得如何完成作业,不懂得如何处理问题,不懂得如何和别人友好相处。一且孩子进人学校或者社会,就会显得手足无措。
使孩子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力
对于那些被父母捧在手心精心照顾的孩子而言,往往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因为平时父母会帮忙满足一切,创造一切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非常顺利的。 可是一旦脱离了家庭, 脱离了父母的庇护,孩子就很有可能无法承受困难和压力,并且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解决方案
方案一:让孩子自己动手去争取想要的东西
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爸爸妈妈就满足他什么要求,这样一来, 孩子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认为自己所要求的一切都可以得到满足。 这时候父母应该努力改变教育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想要的东西。他想要买玩具,那么不让他都妈打卫生,挣些零花钱: 他想享受美味,就让他自已上街去买:他想要去爬山,就让他自己徒步登顶,父母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拼博奋斗,他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方案二:和孩子做交易
“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活常识。爸爸妈妈在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时,应该提醒孩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要获得玩具,那么就应该向爸爸妈妈承诺以后不再随便哭闹;你想让妈妈给你买漂亮的手表,那么就要先把学习成绩提上去;你想要去外面吃好吃的东西,就要先帮助妈妈打扫卫生。父母通过这种简单的交易来激励孩子的行为,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制力。
方案三: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
孩子想要购买高档的玩具,想要拥有昂贵的电子游戏机,想要和别人一样拥有漂亮的衣服,他一旦想要拥有这些,就会吵闹着让父母来满足他的愿望。可是这些东西往往会超出父母的经济能力范围。这时候,父母应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任凭孩子在地上打滚也好,任他大喊大叫也好,任他肆意破坏也好,都要保持不闻不问的态度,甚至还可以有意躲避孩子。等到孩子气消之后,往往会打消原先的念头。父母的冷处理行为还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这样孩子反而会渐渐克制和减少自己的不合理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