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了两个星期,发现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间每天最多11个小时。6小时睡觉,2小时通勤,1小时吃饭。剩余4个小时基本上就被看其他文章,记日记舒缓心情,或者什么别的事情冲淡了。用在工作上的效率不高是目前最大的难点。
尝试过突破11个小时的瓶颈,基本上都被精神疲乏阻隔。可能是因为工作积压,也可能是因为睡眠不足。总之早起之后不想做任何事情,降效情况很严重。基本上会磨蹭到7点半才开始正式工作。而这远远不能满足我的需求。
所以,挑战还是要继续。先想想怎么样才能突破这个瓶颈,不想工作的时候我都会找什么样的借口。
第一个,久坐让我抗拒在桌子前工作。坐在桌子前的时间太久,身体都在悲鸣。特别是肩胛骨,经过20多年的“矫正”现在圆肩的情况特别明显。买来iPad一个目的就是让我减少对桌面工作的依赖,窝在沙发里面也可以办公。在沙发上,我可以坐着办公也可以躺着办公。这完全取决于当时的精神状态。这样,精神疲惫不减,至少身体是放松的。
第二个,精神萎靡。按说之前半夜一两点睡觉早上八九点起床对时候也是只睡6个小时。那时候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的抗性。也许是时间长,我忘记了当时的感受。提高精力上限是我一直以来都需要攻克的一个问题。我想,除了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外,还可以尝试早起跑步的生活。回想去年刚入职,每天早上跑步之后精神充沛,不由得有些怀念。等忙完最近一段催命的时间后开始。
第三个,工作时间太碎片化。工作过程中总是会被微信打断。对别人来说响应很及时,但是对自己来说任务来回切换反而失去效率。优点是工作来回切换冲淡了工作遇到阻力时候的烦躁。缺点是,白天基本上在处理和别人有关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基本上要自己静下来的时候做。而静下来的时间也是自己最疲惫的时间。工作以来一直都有这个困扰。现在也一样。白天是要给自己设置好番茄钟,先从一个完成一个番茄钟开始。是的,我到现在为止还没完整地做过一个番茄钟。总是做不满25分钟。
最后一个,新工作压肩叠背。前一个工作还没有开始,新的工作安排就发过来了。工作多不是最要命的,最致命的是截止日期都是同一天。因此在沟通工作对时候都要先解释一下自己忙不过来,对情绪和工作效率都是一种消耗。面对这种工作密度,只恨自己一天没有48小时可以用。除了自己做以外,还要合理安排给咨询单位。每天要抽出1-2个小时的时间跟进和处理与咨询单位之间的沟通问题。这样密集工作的时间段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日常工作中尽量按时完成,不要给自己积压工作。复盘下来,总会悔恨自己前几天如果再坚持一下多加会班,或者早点起来现在就会轻松很多。
当然,过去的时光已经不能重来,能抓住的只有现在。有悔恨的时间,不如想想开点——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提醒自己别忘记高强度工作之后,情绪上反弹一样会影响工作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