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2498天)
1946年11月17日(周日) 巴黎,雨。
晨五点即起。阅从教育部带来的有关国民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材料,为开会作准备……
至七点,又补睡一个多小时,九点始起。
十点半,偕周麟乘地铁赴城北。巴黎地铁类似于美国,没有英国的深,但道路之多远胜于 Boston。分头等、二等车,换车非常方便,但比较费时。至Place de Republique广场,有如上海城隍庙,有衣服、鞋子摊贩。在入口处,花900法郎买大衣一件、黑皮鞋一双,1500法郎。场内很拥挤,犹如中国戏台下之人众。乘地下车回。到Ave. GeorgeV。与自修至附近小店吃Oyester(牡蛎)。三点回。
五点偕郭子杰,赴巴黎北站 接通伯夫妇及印度首席代表 Radhakrishnan等。 Huxley与 Needham也在站上迎接英国代表。六点过回。
七点,至附近 Restaurant Doucet晚膳。膳后与通伯、瞿菊农等谈,又与元任(在英园)通一电话。十二点才睡。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持续七年,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简书或
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