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触摸你的锋芒----《无花的蔷薇》读后感

触摸你的锋芒----《无花的蔷薇》读后感

作者: 适彼乐土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7:33 被阅读80次

    自古有识之士总是以天下为己任,期望救万民于水火,共臻郅治。他们中的武将拿起干将莫邪,奋勇守卫祖国边疆;政客拿起权利法杖,引领人民适彼乐土;文人则拿起纸笔,播种思想的花籽。
    鲁迅起初投身医学,想从强身入手救国人,可是国人的病根并不是身体上的,而是思想上的,所以他投身文坛,秉承着自己的赤子之心,用自己的锋芒向世人宣扬自由平等的思想。不管道路如何困难,他都愿意倾心以此为终身事业。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就是鲁迅一生不变的追求。

    一、锋芒与内心,冷峻的笔端和滚烫的内心。

    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当身处大不列颠的诗人西格里夫·萨松让心中的猛虎蹑手蹑脚地轻吻蔷薇的唇瓣时,鲁迅却双目含泪地折去枝头的暗香,露出他赤裸的锋芒。暗黑的社会造就暗黑的思想,暗黑的思想助长这暗黑的社会。这个社会里的人民已经毒入骨髓,病入膏肓,医者父母心,鲁迅以一颗父母的仁爱之心努力地想去改变这病入膏肓的社会和人民。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这就是他开出的药方,他不惧这无边的黑暗,拿出自己笔端的锋芒,来会会这当局的钢刀,拯救沉沦的人民。
    英雄是会被人民铭记的,你的锋芒,不仅戳破了当局的假仁假义,更刺穿了当世思想流毒的壁垒;你的锋芒,不仅警醒了当时的有识之士,更深远的影响了时代浪潮的迭迭后浪;你的锋芒,让我们更生动的理解了自古文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后世读者,愿拜于先生足下,触摸先生冷峻锋芒和火热的内心。

    二、文人的责任,笔墨泼向不公平与不自由

    文人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有血性的斗士是绝不能容忍不公平不自由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他们的人生信条。自由与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鲁迅的骨髓,他首先将笔锋指向了吃人的封建礼教。鲁迅在《我之节烈观》里猛烈抨击了中国封建礼教中对男女的不公平,也使我产生了深深地共鸣。
    自古朝代兴替、国家兴衰都是历史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是几千年来人们面对国家的兴难是怎么做的呢?鲁迅发现,他们不改革,不自省,而是通过“表彰节烈”这种手段,以期能改变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执行时,又不是“节烈面前,人人平等”了。对于女性,男权们坚信贞节烈妇是值得大力表彰、广泛宣传的,而失节的妇女却是应该受人唾弃和鄙夷的。可是对于男人呢?他们左拥右揽,三妻四妾的歌颂着贞节烈妇的故事。以现在眼光看来,他们真的是毫无节操可言。
    真的猛士,敢于解答现有的疑问,并勇于接受新的质疑。鲁迅自问自答的分析了“节烈观”是否合理。读罢拍案叫绝。
    一问“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当时的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不讲新学问新道德的缘故,行为思想,全钞旧帐,所以种种黑暗才和古代的乱世仿佛。与女子的“节烈”与否全无半点关系。二问“何以救世的责任全在女子?”传统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内忧外患时,男子们却将责任全都推到了女人身上,这不公平。三问表彰之后又能有何效果?纵使“表彰节烈”使未受“节烈”考验的女子下定决心做一个节烈女子,可是这又对于男子做主的世道人心有何关系?四问节烈本身是否道德?“节烈”与否是要在考验过后才能揭晓的,当女子经受住了考验,在考验面前杀身成仁,成了人人颂扬的烈妇,却也只是歌颂几句罢了;倘若是个没死的,人们就要议论她为什么不选择去死呢?叹息她还不如选择死去呢。仔细想想,对一个遭受强暴的弱女子进行口诛笔伐,却不应该是这个人间应该有的,这是不道德的。五问多妻主义的男人们,是不是有资格表彰她们的“节烈”呢?其身不正,有什么资格对人家指指点点呢?
    通过以上的质疑,他发现支持“节烈”的理由竟是如此支离破碎,可是对“节烈”的颂扬却依然存在。这种“节烈”面前的不公平,用思想枷锁禁锢女性的自由是不道德不合理的。不合理的东西就要接受新的质疑。
    再问一,节烈难么?答道,很难。男人们都认为这个极难,所以需要表彰。发生了强夺女子贞节的事时,其责任却全在女子,男人却可以不受指责。所以很难。再问二,节烈苦么?答道,很苦!凡人求生是本能,“烈”就是死,人们当然不想死;节就要孤守终生,可是女子力薄,生计尚难维持,偏偏社会上又不盛行互助,所以有钱尚可,贫人只能饿死。所以节烈很苦。再问三,不节烈就不苦么?答道,也很苦。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子就是下品。社会上是容不下的。所以不节烈也很苦。再问四,女子愿意节烈吗?答道,不愿。又难又苦谁会愿意?
    综合上面的理由和事实,得知节烈是极难,极苦,不愿身受,又不利自他,不益国家于人生又毫无意义的,所以现在依然提倡节烈就是不合理的。尽管“节烈观”是传承千年的铁律,但是即使是铁律,只要是不公平不合理不自由的,赤心文士也敢于抨击敢于揭露。鲁迅就是一个执笔的赤心斗士。

    三、文人的勇气,用笔尖戳破你虚伪的温柔。

    鲁迅是一位斗士,他的笔墨不是要书写花前月下温柔乡,他要做的是发现社会的弊端,并勇敢的戳穿。面对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他能做的就是勇敢的站出来,做那个说出“皇帝的新衣”秘密的孩子。
    他看穿了犬儒的苟生之术:蜜蜂的刺,一用就丧失了他自己的生命,犬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们的生命。他们以蜇人为生;他看穿了某些名流的虚伪: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要当做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彼此最为合宜;他看穿了世人的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利往:曾经阔气的要复古,现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他们之所谓的复古,是回到他们所记得的若干年前,而非虞夏商周;他看穿了世人的冷漠无情: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只觉得他们吵闹;他看穿了狗仗人势的虚伪 :每一个破衣服人走过,趴儿狗就叫起来,其实并非都是狗主人的意旨和唆使,趴儿狗往往比他的主人更严厉……
    直言时弊者必然会被别人讨伐,就如现在的‘五毛党’、‘大水军’。但是作为斗士的鲁迅选择的是迎接挑战,正面回击。陈西滢教授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构陷他人的罪状。徐志摩先生曰“鲁迅的作品我是不大看的,即使看也是白看,没有看进去或是没有看懂。面对别人的攻击,鲁迅是选择回击的。徐志摩评价陈西滢为有根的学者,陈西滢评价徐志摩为对中国新文学发展尤其有贡献的人。那么,中国现今“有根的学者”和“尤其重要的思想家和文人”就相互推选出来了。他对这种相互吹捧向来是报之以“呵呵”。
    鲁迅的文字是犀利的,你休想用假象来蒙蔽他的双眼。对于世上存在的虚伪和欺骗,他敢于用自己的笔尖将其戳破,即使现实是如此的鲜血淋淋。他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要的是真实,即使这真实并不美丽,而不是虚伪的假面。

    四、文人的遗产,是他闪烁着光芒的思想。

    时不我待,人生于世不过数十年而已。但是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鲁迅逝去了,他的文字还在,他的思想也还在。他的杂文集《无花的蔷薇》就像是一把利刃,锋芒毕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这就是他最珍贵的遗产。
    读了这本《无花的蔷薇》,让我对文学和文人产生了新的思考。《论语》里说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似乎是在告诉我们文人雅士,君子贤人都应该是文质彬彬,隐藏自己的锋芒,喜怒不形于色的样子。可是鲁迅却不是这个样子,他将花瓣折去,只剩下锋芒毕露的刺。他就像是一位佩剑的侠士,面对不平之事就会仗剑而立,挺身而出。这样的文人墨客,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另外,文质彬彬是不是就不能锋芒毕露了呢?为人处事有君子的谦谦之风,面对不平不公也自当挺身而出才对。作为一名以笔为刃的文人,应该时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为自己认为正义的事业,为自己坚持的信仰,勇敢的展露锋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触摸你的锋芒----《无花的蔷薇》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ujdftx.html